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养老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独生子女一代成为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成为日常。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当家里老人生了病,一人生病全家奔忙,而年轻人工作繁忙顾不上,那该怎么办?

不少家庭选择请护工,但同时又顾虑护工的薪资水平和业务能力,何况中国讲究“百善孝为先”,子孙无法床前尽孝,老人的心理又会受到伤害。

请不要过于担心,一个好消息应运而生。子女们,准备好了吗?医院护工未来或退出舞台,“无陪护病房”将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无陪护病房”是什么?

无陪护病房,也称为无家属陪伴病房,即患者在住院期间无需家人陪护,所有护理工作由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完成。

这是一种医院为患者提供的特殊服务模式,主要特点是不允许或限制患者的家属进入病房进行陪护。

“无陪护病房“的兴起并非新事物,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反映了医学科学、公共卫生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尤其是在一些医疗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部分欧洲国家,无陪护病房的理念开始逐步形成并推广。

早在20世纪中叶,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院便对感染越来越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限制访客和家属的进入能够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这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到了1950年代至1960年代,许多医院便开始实行严格的探视政策,限制非必要的人员进入病房区域,尤其是ICU(重症监护室)和新生儿病房等敏感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医院管理和服务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强调患者安全、隐私保护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无陪护病房”作为一种体现这些理念的服务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控制病毒传播,世界各地的医院都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隔离措施。

“无陪护病房模式“在这一特殊时期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成为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医院内部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无陪护病房”与护工有什么区别?

基于“陪护难”的社会需求,“护工”职业被越来越多地选择。

这些护工一般经过专业的培训,既能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又能辅助医生护士进行日常监测和护理工作,更能抚慰患者情绪,提供情感上的理解和安慰。

护工的职业要求水准很高,薪资水平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长期负担。受地区、医院、工作经验和患者身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护工的日薪大约在200-800元,时薪在30-100元之间,院外护工的薪资望至还要更高,如此高薪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薪雇佣的护工一定让人放心吗?要知道,不同地区对护工的培训和资格要求可能有所差异,这就导致护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不少护工同时看护多名患者,且年龄普遍偏高,若是不小心与医生和家属的沟通不畅,很可能会导致误解或错误的护理决策,从而延误病情,造成终身遗憾。

已经有不少患者家属指出,有些护工会在院内拉帮结派,胡乱哄抬价格,甚至挑选抢夺病人,更有甚者,“黑护工”虐待患者的情况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到一个专业素养高且对病人负责的护工,也成为不少家庭头疼的问题。

“无陪护病房”的设计有效减少了病房内外人员流动,有助于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