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首批试点城市包括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等15个城市。8年过去了,如今试点情况怎么样了?

长期护理保险,也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主要关注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的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也与养老、医疗等其他五险略有不同,长护险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的购买服务来实现,也就是说政府经过筛选、把关,为失能老人购买和提供专业、优质的照护服务。因此,资金筹集是其基础与核心,事关长护险制度的实施推广和可持续运行发展。

对此,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司长樊卫东介绍称:“长护险作为独立的险种,要独立筹资,要坚持责任共担、互助共济,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确定了相应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单位、个人、财政,还有社会,多元渠道筹资。大家共同出资,形成资金池、制度去购买服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地方已经探索形成了一个多元筹资的机制,基本上就业人群城镇职工主要是单位和个人为主。对于覆盖了非就业城乡居民的话,当地财政缴一部分,个人缴一部分,基本上就是这两个来源渠道。”

据央视报道,截至目前,全国49个长护险试点城市的参保覆盖已有约1.8亿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超过720亿元,试点成效显著。目前,在49个试点城市,长护险的护理员已由试点初期的约3万人快速增加到33万人,增长了10倍。预计到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护理员的缺口还会更大,潜在的护理人才需求将会是1000万以上。(中国经济网韩璐)

(责任编辑:郭文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