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眼下,黄淮海等重点地区麦收正在扫尾,新疆、甘肃冬小麦收获进入高峰。

这几天,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58万多亩冬小麦正抓紧抢收。在吐外特乡冬小麦千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由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冬小麦高产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表明,今年当地首次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新冬60号”表现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石书兵:抗逆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主要体现在像今年后期气温比较高,但是对它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今年,新疆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4400万亩,同比增长4%。全区全面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在35个产粮大县整建制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墨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艾则孜·艾力:最核心的种植模式是采取了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业融合的要求,全程采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最终实现高产。

新品种加入 大豆单产提升

在西北麦收的同时,黄淮海主产区大豆也正加紧播种。各地加大推广新品种,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在河北无极这个家庭农场,这里的3000亩大豆选用了高油高产新品种——中黄212、中黄203。作为单产提升的集成技术之一,专家还重点推广了种子包衣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石:你看这是没包衣的,黄色种皮的。这是我们包衣过的,红色的。通过种子包衣,我们可以防治地下病虫害,提高出苗率,实现苗匀、苗齐、苗壮。

湖北钟祥的这个农场里,今年播种的全都是分子育种技术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55。在高温干旱条件下,这个品种单产稳定在200公斤以上,目前正在长江流域及山东盐碱地大面积推广。

今年,黄淮海地区大豆播种重点推广高产优质、耐密宜机收的品种,并推进精细整地、适墒播种等措施,普及应用高性能播种机,提高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水平,推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吴存祥: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技术难题,集成种子包衣抗病、免耕覆秸精播、侧深精准施肥、大豆症青病防控,还有机械低损收获技术,形成技术模式,推动综合技术方案落地。

精准农业“三张图” 生产高质、高效

记者在山东采访时看到,当地大型农机企业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以及智能信息处理构建了“地块产量图”“土壤养分分布图”“变量施肥处方图”,这样的精准农业“三张图”,让“三夏”生产变得高质高效。

在山东高密一处示范农场,记者看到,麦收完收割机屏幕上,会自动显示一张收获地块的产量地图。而同在一个农场里,不同地块的产量却相差几百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潍柴雷沃高密示范农场负责人 杨元武:原来都是散户在种,每个人种地的方式也不一样,施肥方式也不一样,产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记者了解到,这个示范农场的1800亩地,是去年刚刚从零散的农户中流转过来的。为有效改良不同地块儿的土壤地力,这家农机企业在形成产量地图的同时,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低空无人机遥感、地面人员采样、田间布设传感器采集数据,对土壤养分进行全面体检,生成一张土壤养分分布图。有了产量地图和土壤养分分布图,工作人员还会生成第三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冯凯:我们结合土壤养分分布图和产量地图会生成一张变量施肥的处方图,我们可以通过平台下发到智能农机上,智能农机就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施用不同的施肥量。

为了按照处方图精准作业,这个示范农场里应用了最新研发试制成功的电驱精量播种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王淼:机具端有一个控制器,它相当于“类人脑”的存在,它会根据处方图以及机具的位置和车速进行信息处理,最终给电机输出一个转速指令,转速转动的快慢会影响施肥量的多少以及播种株距的变化,最终完成了一个处方图执行指令。

经过测算,新型智能高效播种机作业效率比传统播种机提高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播种精度也更高。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张吉旺:我们可以根据养分的肥缺情况和地理情况来进行精准施肥,也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刘成 许伟 山东台 和田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