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八大奖项逐一揭晓。

哈萨克斯坦影片《离婚》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影片集喜剧与悲剧于一体,流畅地描述了处于危机之中的社会现实和夫妻关系。评委会认为该片特有的天真感,让电影本身和人物都熠熠生辉。

黄晓明凭借《阳光俱乐部》获得最佳男演员。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黄晓明说,在他26年的从影生涯中,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也经历过无助、失望、难过和彷徨:“今天终于越过了高山,站在这里,感觉像是遇到了18岁时那个乐观无畏的自己。让我更加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黄晓明在影片中饰演一个智商认知水平停留在孩童时期的中年人吴优。评委会认为,演员通过笨拙臃肿的身体以及纯真的眼神,阐释了这个角色的独特魅力:“在他的眼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与力量,同时也看到了人性最温暖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顾长卫执导的《刺猬》获得最佳编剧,评委会认为,该剧本轻松驾驭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日常和荒诞,“让我们不禁为与芸芸众生如此不同的剧中人物欢呼雀跃。”由管虎执导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获得最佳摄影。摄影师张颖用镜头巧妙地展现出了人物的压抑和孤独。通过独特的运镜技巧,使得香港的建筑、城市和人物脸部给评委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根廷影片《成年人》荣获评委会大奖。该片视角独特,提醒人们在一个充满谎言、无能和无解的世界中,不妨尝试“从年轻人的角度看问题”。由伊朗导演艾哈迈德·巴拉米带来的《拾荒人》因其对灾难之中的人类生存做了有力且具艺术性的刻画,获得艺术贡献奖。

传承与新生,是这座“电影之城”的底色,“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秉持的初心。今年也是上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创办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亚洲新人单元挖掘和推出了一大批如今活跃在世界影坛的电影新人。

金爵奖颁奖典礼上,曹保平、岩井俊二、大鹏、孙怡四位电影人分享了他们和亚洲新人单元的不解之缘。十八年前,作为新人在舞台上捧起亚新奖杯的曹保平,今年以该单元评委会主席身份,回到当年梦想出发的地方,感慨良多:“当初我得奖的那部片子是《光荣的愤怒》,客观地说,我后面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影子。新人需要机会,需要舞台,我们这些曾经的新人,一定会竭尽全力支持这些‘新生’的梦想。”曾在“亚新”成立初期应邀担任评委会主席的岩井俊二说:“这是一个属于亚洲和世界的电影奖项,它让我看见了世界电影的长久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亚新”一路成长的大鹏,难掩激动,2015年,他带着导演处女作《煎饼侠》走上上影节的红毯,三年后,又带着《缝纫机乐队》入围亚洲新人单元,今年担任亚洲新人单元的评委。大鹏说,他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亚新”给了他做导演的底气:“我就是从亚新出发的,我拍的、我演的,也都是普普通通、但又特别爱做梦的人。亚新,让我们被看到了。”同样心怀感激的孙怡说:“直到今天,我仿佛依然能看见当初领奖台上的那个自己,在亚新的聚光灯下,我们收获着勇气、信念和新生。”

6月20日,本届上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揭晓了各项荣誉归属,中国电影《这周五的游乐场》获得最佳影片大奖,该片聚焦中年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困境,此前曾入围2023年电影项目创投“制作中项目”单元。印度导演阿比拉什·夏尔马凭借《以火之名》获得最佳导演奖,该片男主角萨提亚·兰詹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印度电影《异羽之鸟》主演贾亚士里摘得最佳女演员奖,中国影片《鱼刺》《栖身塔》分别将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收入囊中。在亚洲新人单元,越来越多的新人在此收获勇气和信念,他们实现着电影人的蜕变成长,见证着一个电影节的生生不息。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离婚》(哈萨克斯坦)导演:达尼亚尔·萨拉马特

评委会大奖:《成年人》(阿根廷)导演:马里亚诺·冈萨雷斯

最佳导演:巴库·巴库拉德泽,《院中雪》(格鲁吉亚/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黄晓明,《阳光俱乐部》(中国)导演:魏书钧

最佳女演员:奥玛洛娃·阿米拉,《离婚》(哈萨克斯坦)导演:达尼亚尔·萨拉马特

最佳编剧:郑执/郭方方/顾长卫,《刺猬》(中国)导演:顾长卫

最佳摄影:张颖,《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导演:管虎

艺术贡献奖:《拾荒人》(伊朗)导演:艾哈迈德·巴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