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执政司马昭发起灭蜀之战。

此时,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等老一辈开国元勋已经去世,留守成都的不过是新生代的成员,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后主刘禅,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以及诸葛亮的徒弟姜维。

——回顾三国历史,包括司马昭在内的人都发起过伐蜀战争,其中曹真、司马懿、曹爽都遭遇过挫折,相比较于这些老前辈,司马昭的确差了些辈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灭蜀逐渐拉开序幕

但是,司马昭却有前人所不能及的优势,那就是蜀汉政权到了历史的最危险时刻。

的确,诸葛亮的弟子姜维有两把刷子,但他在朝中与众人不和,尤其是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发生冲突,兵权屡屡受制,不得已跑到沓中避祸。

而深受大家信任的诸葛瞻则是个“纯小白”,政治能力和忠诚毋庸置疑,要论军事能力实在是名不见经传。再加上此时的后主刘禅早已昏庸不堪,蜀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破绽。

不过,虽然蜀汉自身问题重重,但是司马昭自己身上也不干净,早在公元260年就当街杀死天子,惹了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骂名。

因此,为了自己执政的合法性,也为了自己将来能够登上皇位,此次灭蜀之战是他的翻身之仗,必须要尽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蜀汉能战之士大约有9万人,留守成都和备守其他各郡的人数就占了4万,能够动用的主力不过5万。

所以司马昭召集全国之兵,召集18万兵马,准备以三倍有余的绝对优势碾压蜀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假装准备船只,做出要讨伐吴国的姿态,以麻痹蜀汉。

不得不说,司马昭虽然人品不行,但这方面的能力还算过硬,通过他的一系列工作,蜀汉政权对此战茫然无知,而原本反对他出战的邓艾等人也逐渐就位,随时准备开拔。

当然,也不是说蜀汉方面都是庸人,其中姜维就意识到问题,他一开始就上书给后主刘禅:司马昭恐怕来势汹汹,希望主上能够安排张翼和廖化组织军队在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姜维的上书却遭到黄皓等人的坚决排斥,他们居然以鬼神占卜的方式告诉后主,司马昭不会攻打蜀汉。就这样,面对这场灭顶之灾,蜀汉政权一个个都当起了鸵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邓艾的险中求生

既然蜀汉政权准备不足,那么就轮到司马昭大显身手了,灭蜀之战开启了第一阶段——汉中之战。

按照司马昭的规划,18万大军分成三路,邓艾率领西路军进攻姜维,诸葛绪率领中路军切断姜维的后路,钟会率领东路军袭取汉中。

钟会的部队人数最多,很快就长驱直入,攻破了阳安关城。

眼见情况不妙,姜维不得不退往剑阁。在撤退途中,刚好又撞上了邓艾手下的追兵,姜维迟迟不能脱身,随时都有可能被围歼的危险。

史书记载,赵云的儿子赵广壮烈殉国,并以此为代价摆脱了邓艾手下的追兵,并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摆脱了诸葛绪的围堵,九死一生才退到剑阁,再加上刚刚赶来的廖化、张翼,姜维这才逐渐稳住颓势。

虽说姜维此战打得狼狈,但他的及时脱身并守住剑阁,也的确让魏军的计划破产。虽说魏国军队依旧占优势,但无法攻破剑阁,就只能在这干耗着,一天消耗着巨量的粮草。

其实战争打到这一步,司马昭可以班师回朝了,因为再打下去也没意义了,过去进攻蜀国的战斗也都停步于此。

但有一个人表示不爽,这个人就是一开始反对出战的邓艾,他提出建议,既然正面打不破,那就由他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去冒险。

史书记载:邓艾提出自领精兵万余人去偷渡阴平,钟会当场同意,于是一场冒险开始......

历史资料上关于邓艾是如何度过阴平的记录不多,但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绘还是挺震撼的,穿山越岭之间,悬崖断壁之侧,很多战士摔死,病死,被感染而死,而一把年纪的邓艾也是搞得满身伤痕,几乎丢了一条命。

不过不管怎么说,邓艾还是成功了,他如神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现在江油,这的确吓破了蜀汉的胆。毕竟在众人看来,司马昭的大军还在姜维那里堵着,怎么邓艾突然出现了,难不成姜维已经败了?

在这种恐慌之下,江油守军人心惶惶,太守司马邈战败投降。邓艾成功进入成都平原,这场汉中之战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邓艾遥遥领先,蜀汉此时有亡国之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惨烈的绵竹之战

于是此战进入了第二阶段——绵竹之战。

从当时的背景来看,蜀汉政权真正的善战之兵都在姜维这边堵着魏国主力,成都所留守的部队人数绝对不多,按照司马昭的说法,成都及各郡的守备军队不过4万。

直到此时,后主才意识到问题,立即调集各路军队集结,并在慌乱之中做出了“最优解”——将最后的兵权交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让他统帅最后的抵抗力量去对付邓艾。

关于诸葛瞻率领的军队人数问题,史书一直没有详细的说法,但学界一般认为,诸葛亮率领的军队要远多于邓艾的万余人马,不过最大数量绝不会超过4万,大体上应该在3万左右。

也就是说,诸葛瞻将率领3万大军对抗邓艾的万余军队。那么问题来了,诸葛瞻能否打赢邓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