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曲坛》杂志创刊20周年暨纪念2024中国非遗日庆典在津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讯2024年5月27日,由《津门曲坛》杂志社、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荣程小百花(天津)演艺有限公司、天津市文化产业促进会曲艺文化专委会协办的“《津门曲坛》杂志创刊20周年暨纪念2024中国非遗日庆典”在本市滨湖剧院举行。

在歌曲《我爱你中国》的背景音乐声中,庆典开始。出席庆典的有多年来一直支持杂志、关心杂志的领导、艺术家和众多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他们是:天津市著名戏曲史论专家、学者甄光俊先生、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刘静华女士、天津市天使艺术团团长、群文工作坚定的支持者社会活动家郎津瑜女士、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王湧先生、天津市剧协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天津市第17届人大代表、天津市职业艺术学院教授、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陈春女士、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石慧儒的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刘秀梅女士、已故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陆倚琴先生的女儿、现任清华大学社科院、人类命运共同体读书会的召集人金问洁女士、骆玉笙亲传弟子,长期任教于老年大学传授骆派京韵大鼓名家李光荣、“今承古韵岔曲研习坊”负责人、杂志创刊人许克先生、乔派河南坠子非遗传人,德云社鼓曲团队培训教师、曲艺名家文爱云女士、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正泰先生弟子、京剧名家武广江先生、鲜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刘凤华女士、白奉霖先生弟子、原战友文工团知名演员陈秀敏女士、北方曲艺社社长、《津门曲坛》杂志理事长、著名曲艺家赵玉明先生的弟子、刘派梅花大鼓传人张春喜女士的弟子王巨贤先生、天津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万宏先生、著名曲艺大家段荣华的外孙、著名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段少舫的公子、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唐山市曲协副主席、万顺书场创始人唐建文先生、段荣华的孙子、段少舫的侄子、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李派快板书开山鼻祖李润杰大师的入门弟子、唐山曲协副主席、快板书名家段如增先生、天津市和平文化馆副馆长王迎先生、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会长、著名戏曲人物女画家黄雅丽女士、唐山万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百万先生、四胡演奏家、原群艺馆文艺部主任、本刊编审张玉衡先生、职工艺术家、王派快板传人李树凯先生、宝坻区曲协主席王文磊先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著名主持人佀童强先生、京东大鼓非遗传承人、董湘崑先生的弟子倪万珠先生、董湘崑先生弟子、滨海新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徐启润先生、津湾小剧场经理伊志强先生、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先生的弟子庄玉生先生、评剧之窗主办人芬奶奶、蒲公英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刘淑锐女士、红色天使艺术团团长刘晶女士、天津市作协会员、河西区文化馆理事会理事、天津演艺网特约评论员沈楠先生、天津市原宁河区评剧团老团长冯继祥先生、曲艺名家、元升曲艺茶楼班主魏子萍女士、京东大鼓名家、董派京东大鼓星火传人郭世阳先生、骆派第三代传承人、刘春爱的弟子计汝元、相声名家佟守本先生、阎永利、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阎秋霞亲传弟子、白派京韵大鼓传承人李世明、唐山万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百万等。

庆典由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先生的高徒、《津门曲坛》杂志的常务主编鲁一夫先生与戏曲专家、《津门曲坛》杂志的常务主编张浩先生联袂主持。首先由《津门曲坛》杂志的女一号王小军名誉主编为杂志20周年生日祝词,发表感言。之后著名作家、《津门曲坛》杂志现任总编李治邦先生致辞。在《津门曲坛》杂志创刊二十年之际,为表彰王小军女士为杂志所作出的贡献,编委会一致决定,特授予王小军女士“终身荣誉奖”证书并颁发一个永久的水晶奖杯,由李治邦先生为王小军女士颁奖;接下来由李治邦总编宣读证书并为“《津门曲坛》曲艺教育园丁奖”获奖者房桂萍女士、李宝林先生颁发证书;由总编李治邦宣读“杰出贡献奖”名单并为受奖人田金源、东英颁发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4月津门曲坛创刊号

《津门曲坛》杂志由创建初期的“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和不定期的印刷发行,发展到现在的固定季刊,国内版和海外版,包括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责任编辑、版面编辑、美术编辑及多个职能部门,几十人的队伍人强马壮,浩浩荡荡。为了适应形势飞速发展的需要,总编会决定对主编和副主编的称谓进行调整,对部分人员进行提拔和重用。《津门曲坛》总编李治邦先生宣布杂志领导层的任命。接下来由《津门曲坛》杂志的常务主编鲍震培教授宣布部分同志的任命决定:特聘请庞春云先生为主任美编、李英女士、李志永先生为主任编辑、张立巍先生为常务编辑、张呈祥先生为行政部主任、张智慧女士为信息部主任、胡惠云女士为曲艺部主任、郭江华先生为发行部主任。

另外,为加强《津门曲坛》杂志戏剧部分的力量,特聘请曹素娟女士、徐艳玲女士为戏剧部主任。《津门曲坛》常务主编张浩先生宣布任命田金源先生、王啸宏先生、陶润兴先生、高卫津先生、孙少明先生、李振民先生、李宝柱先生、梁剑先生八位同仁为《津门曲坛》杂志社的专职摄影师,并颁发聘书。

今天的盛会惊动了一直支持《津门曲坛》杂志的原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同志,远在北京的他录制了祝贺视频,并亲笔题写了书法“弘扬传统坚守阵地”。中国曲协理事、北京曲协副主席、享有“曲坛杂家”誉称的崔琦先生也为杂志题写了贺词。

还有众多杂志的粉丝和支持者带来了艺术作品:著名书法家张跃进先生为杂志书写了贺词、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专程为庆典送来了书法贺词、杂志社的资深摄影记者,杂志社自己的书法家田金源老师也为庆典献上了书法作品。学院派知名戏曲人物女画家黄雅丽创作了《棋盘山》表示祝贺、评剧表演艺术家孙桂荣、贾宝琦伉俪为杂志庆典写来贺词(由弟子徐艳玲代献)、原宁河区评剧团老团长、宁河区市级评剧非遗传人冯继祥先生和他的学生——《津门曲坛》杂志第54期的封面人物、网红钻石戏曲主播冯小雪女士为盛会精心准备了一幅书法作品。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今天的盛会群贤毕至、欢聚一堂。戏曲和曲艺界的名家们、文艺界人士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20年前的今天,《津门曲坛》犹如一颗闪耀的新星,在中国曲艺传媒的天空中冉冉升起,吸引了天下曲艺人的注目。它承载着杂志人的梦想与希望,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感谢读者的肺腑之声,20年的岁月,经历了风雨,也收获了彩虹。每一本杂志中都有大家共同的记忆,每一个编辑部的故事里都有大家前行的足迹。记忆充满着酸甜苦辣但却脉络真实清晰,脚步虽然歪歪扭扭,但却一直向前,不可阻挡。一路走来,杂志以文字书写精彩、用篇章记录历史,回顾过往,感慨万千。无数的编辑、记者、创作者们,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的汗水,铸就了这本杂志的辉煌。

20载风雨兼程,见证时代变迁,传播智慧与力量,愿未来继续璀璨辉煌。20年的沉淀与积累,坚守与创新打造了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成就了经典与卓越。这一切一切都和杂志的老主编、《津门曲坛》的发起人、播种者——70多岁的名誉主编王小军女士割舍不开。20年来,她把这本杂志当做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杂志社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地点,三无社会背景的艰苦岁月,她为了杂志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她的功劳有目共睹,她的精神感人至深。她是《津门曲坛》杂志当之无愧的第一号功臣。

这些年,杂志在天津群文活动中成绩斐然,这20年,杂志人见证了自己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是成长与进步的20年。《津门曲坛》以其独特的视角、详实的报道、精彩的内容、精美的封面、版面、彩页的设计,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曲坛杂家崔琦先生为津门曲坛20周年华诞誌贺

感慨岁月是把杀猪的刀,5年前的那次庆祝杂志创刊15周年的庆典上,著名书法大家田蕴章先生为杂志刊头题写的《津门曲坛》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每期都映入读者的脑海,杂志的顾问高玉琮老师的那次讲话依然在耳边萦绕,摄影记者田永革老师、法律顾问刘仁平律师的身影依旧匆匆忙忙,资深编辑王维甫老师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不断重叠,他们相继走了。

在今天这个日子里,缅怀这些为杂志做过重要贡献,已经仙逝的各位前辈、优秀的同仁们,向他们致敬;并向因年事已高、退出杂志工作的各位老师致以美好祝愿。

今天是一个永载史册的一天。今年还是天津市非遗协会成立20周年,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也是杂志不可推卸的责任。曾经沧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所有同仁、老师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继续砥砺前行,把杂志越办越好。向所有支持杂志,为杂志付出努力的领导们、艺术家们、亲爱的读者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场曲艺:京东大鼓演唱《送女上大学》(群芳鼓曲队)

扬琴伴奏:董湘崑先生的弟子李宝林老师、李老师和他的夫人房桂萍女士同时也是鼓曲队的辅导老师、三弦伴奏:《津门曲坛》杂志主编彭效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一夫主持庆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浩主持庆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邦为王小军颁发终身荣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邦为津门曲坛曲艺教育园丁奖获奖者房桂萍、李宝林颁发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邦为杰出贡献奖受奖人田金源、东英颁发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门曲坛常务主编鲍震培为胡慧云、张立巍、李志永、李英、曹素娟、张呈祥、张智慧、郭江华、徐艳玲颁发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浩先生宣布任命孙少明、高卫津、王啸宏、田金源、陶润兴、梁剑、李振民为津门曲坛的专职摄影师并颁发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中国曲协主席姜昆题写了书法弘扬传统坚守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书法家张跃进展示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贺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剧表演艺术家孙桂荣、贾宝琦伉俪为杂志庆典写来贺词,由弟子徐艳玲代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门曲坛常务主编鲍震培、女画家黄雅丽展示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戏曲主播冯小雪展示宁河区市级评剧非遗传人冯继祥先生的贺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工艺术家夏璟华撰句、霄振华书贺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记者田金源展示书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派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张秋萍的弟子王华老师演唱京韵大鼓《战长沙、游武庙》,伴奏:三弦:李玉忠四胡:李建英大阮:李学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曲协副主席、天津曲协主席籍薇的学生、大家唱负责贾复英老师演唱梅花大鼓《黛玉葬花》,伴奏:三弦:李玉忠四胡:李建英大阮:李学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派京韵大鼓名家李树盛老师弟子张桂娟女士演唱京韵大鼓《锁麟囊》,伴奏:三弦:李玉忠四胡:李建英大阮:李学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曲艺家赵玉明先生弟子王巨贤先生和他的师傅张春喜共同演唱金派梅花大鼓《劝黛玉》,伴奏:著名弦师于欣华女士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月如先生弟子、本刊曲艺活动教师房桂萍演唱岔曲《探晴雯》,伴奏:三弦:李玉忠四胡:李建英大阮:李学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骆派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先生的弟子李光荣老师演唱《丑末寅初》,伴奏:于欣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坠子名家乔月楼老师的弟子、河南坠子名家文爱云演唱河南坠子《矬大姐》(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战友文工团演员、少白派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白奉霖的得意弟子陈秀敏演唱含灯大鼓《一声祝福》(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红色文化艺术团王兆光等三位老师演唱小合唱《真像一对亲兄弟》(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刊封面人物代表冯小雪演唱评剧《夺印》选段、《吃元宵》接天津快板,(伴奏带)加现场伴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派传人、表演艺术家孙桂荣弟子、评剧小生徐艳玲演唱评剧《刘伶醉酒》(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女画家黄雅丽演唱程派京剧《锁麟囊》选段《春秋亭外风雨暴》(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剧鲜派传人刘凤华演唱《杜十娘》选段、带学生演唱《卖油郎独占花魁》选段(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先生的弟子庄玉生演唱评剧《狸猫换太子》选段《山雨欲来风满楼》(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正泰弟子、京剧名家武广江演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现场U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派单弦表演艺术家石慧儒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刘秀梅老师表演单弦《夏景》,伴奏:三弦:李玉忠四胡:李建英大阮:李学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梆子名家付继勇演唱河北梆子:《画皮》选段《微风吹落霞舞斜阳漫漫》(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玉磬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陈春演唱《苏武斥李陵》、《辕门斩子》选段(伴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戏曲史论专家甄光俊与今承古韵鼓曲社负责人许克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雅丽、戏曲史论专家甄光俊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郎津瑜与京韵大鼓名家陆倚琴的女儿金问洁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剧鲜派名家刘凤华、黄雅丽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妮与戏剧部主任曹素娟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文艺广播曲艺外传主持人小佀佀童强、黄雅丽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雅丽、评剧鲜派传人徐艳玲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行主编彭效芃与曲艺部主任胡慧云在后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门曲坛行政部主任兼美编张呈祥、王派快板名家李树凯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家陈百万、刘静华、李治邦、张浩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湾小剧场经理伊志强、元升曲艺茶楼班主魏子萍、相声名家阎永利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派京韵大鼓传承人李世明与观众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派快板名家李树凯、相声名家佟守本、夏璟华、董湘昆的弟子付建设等合影

图文:鲁一夫、黄雅丽、张呈祥

编辑:张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