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秋萍(右二)走访社区调研。社区供图

本报记者 周函

这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镇的核心区,水网密布、小桥流水构成秀美景致;这是一方希望升腾的生活家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与产业发展融合,居民、商家、游客共同描绘和美画卷。

魅力的彰显,与沈秋萍的社区治理方式密切相关。作为昆山周庄镇贞丰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以“贞丰+水乡家”党建服务品牌,推动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链接整合各类志愿力量,为努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间靓丽的水乡明珠交出喜人答卷:贞丰里社区获评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苏州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尊老敬老爱老”百佳社区(村)、苏州市文明社区等。

提升社区风貌 成果居民共享

傍晚,走进富桂新苑小区,老人们坐在楼下乘凉聊天,看到沈秋萍在社区查看,亲切地跟她打招呼:“书记,来了呀!”这段时间,沈秋萍定期会来这里走一圈,和居民聊聊天,了解工程改造的最新进度。

“这里原本是3个因年代久远而老旧的小区,我们打通围墙统一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沈秋萍指着小区的大门说,其中一个小区出入口和主干道之间还有一段消防通道,经常被游客的车辆堵住,投诉不断。改造工程施行后,不仅把整个出入口外移到路口,还拓宽了道路,规划了停车位,同时,布设雨污水管网、通信管线、智能化系统。

富桂新苑共18幢、总户数284户,从202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改造。“在旧改过程中,沈书记经常征求我们的意见。”老人们介绍,起初,规划里种的是大树,居民们向沈秋萍提议种小树,以免房子被围得严严实实,影响通风、采光。沈秋萍听完觉得有理,便立马联系施工方,沟通更换的具体方案。

“‘电动车充电棚太高’‘花坛积水要浇筑散水坡’等等,小区老人多,生活习惯比较保守,为此社区工作人员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多次召开会议协调纠纷,尽量让大多数人满意。”沈秋萍介绍,贞丰里社区14个小区中10个是老旧小区,旧改和每家每户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一起谋划和参与,才能将社区工作完成得更好。

“既要让游客宾至如归,也要让居民安居乐业。旧改不仅让小区颜值翻番,也提升了内在气质。”沈秋萍说,近年来,社区成功推进多项重点实事工程,在改造中又整合区域资源,挖掘物业空间,因地制宜打造“贞丰客堂间”,构建包含运动场所、便民驿站、公益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目前,我们正依托周庄‘吃讲茶’传统,准备在万三公园开辟公益场所‘壹元茶馆’,平价提供茶饮服务,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做深服务能级 激发治理活力

“社区服务,就是做好老百姓的小事,小事聚多了,也就成了大事。”沈秋萍经常这样告诫社区工作人员,这也是自己多年来的座右铭。“老百姓反映问题,必须有求必应,哪怕暂时解决不了,也要到现场,让他们有安全感。”

贞丰里社区有位独居老人张阿婆,由于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房内杂物堆放无章,社区曾多次上门帮忙清理。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沈秋萍按照一事一策原则,主动上门慰问并对接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办公室,为她申请到福利院生活。开始老人心存顾虑,沈秋萍就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还安排老人事先参观福利院,为她申请相关费用的兜底保障。

听从社区的建议住进养老院后,张阿婆吃得安全、住得满意,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住进福利院才后悔,后悔来得晚了,现在生活好得不得了,沈书记,我应该早点听话,谢谢你们。”在一次看望中,张阿婆拉住沈秋萍的手说。

枝叶关情。将民生“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在沈秋萍的努力下,贞丰里社区依托“党建矩阵”,根据不同问题类型实行服务清单点题办,专项问题专题办。社区工作群中,群众急难愁盼“一触即发”,能在5分钟内通过有形的组织根系网络和无形的线上传输网络完成;同时,形成全天候全时段的安全巡查机制,确保古镇消防安全和建筑安全。

“目前社区形态介于城和乡之间,下辖近60处散户区,对于散户区管理,我们就像半物业公司。”在沈秋萍看来,下一步,将聚焦社区服务从2.0版本向3.0版本的跃升,引入社会组织培育机构,发掘热心群众,构建社区熟人社会,让居民在参与社区自治中,获得更多认同感、归属感。

汇聚多方合力 赋能基层实践

贞丰里社区包含周庄古镇区、景区外居民区及商铺1500多家,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深厚、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景区型社区。“以商社联盟为切口,凝聚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商户,探索商社良性互动模式,成为我们新的课题。”沈秋萍说。

去年9月,贞丰客堂间里济济一堂,商户、社区、社工站以及上海新动力社工事务所专家和工作人员,共同启动周庄“古镇巾帼惠泽邻里”商社联动示范社区建设项目。作为昆山市民生微实事项目,将整合古镇商业资源,开展爱心认领、结对帮扶及社区微心愿认领活动,逐步推进商户自我管理与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助推社区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迈进。

“家门口”的商社平台让幸福不断升温,和城市治理“微单元”同频共振,贞丰里社区越来越多的商户加入自治队伍,从旁观的你,变成行动的我。在周庄双桥经营土特产店和民宿的邹瑞芳得知社区需要古镇区志愿者后,主动报名加入。双桥游客多,拍照时经常有手机不慎落水的事件发生,她都会主动帮忙打捞,有时候店里忙,她还鼓励放假在家的女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在“最美水乡”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古镇经营户纷纷带头加入,他们有能力、有才艺、有热情,或为游客讲解周庄旅游攻略,或教授居民手工艺技能,或组织邻里文体活动,不仅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也提供了昆山社区治理融合建设的新样本。近年来,沈秋萍先后获苏州万名“最美劳动者”、苏州市“能手网格员”、苏州市第三批“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等荣誉称号。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乡愁;街区、景区、社区,奔涌力量。一幅展现社会治理新图景的“贞丰+”生态圈正熠熠生辉。沈秋萍说,接下来,将完善优化智慧治理体系,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建设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数字化社区管理平台,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幸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