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巢艺术公园

历经2500多年的浙东古运河悠悠流淌,就像一首传承千年的诗。它与京杭大运河衔接,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航运通道,既是通济天下的关键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14年,浙东运河与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共同组成“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浙东运河首邑”,萧山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现在又以运河为底色,以更烟火、更年轻、更潮流的形式,擘画“人文经济”新图景,璀璨的历史文脉和活跃的经济形态奏响一曲“潮萧山”,也让古老的浙东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撬动社会资本,古老的运河正年轻

6月8日,“欢乐传媒”首期节目《喜剧人大联盟》在衙前历史文化街区开播,通过“棚内综艺、外景真人秀、直播微综艺”等6大优质强IP内容,打造文娱新地标。

在衙前,关于运河的年轻话题不断出新。接下来,衙前粮仓甚至运河边曾经见证过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几个油罐,也被计划改造为文创产品。在衙前镇党委委员王伟强看来,“百余年前,这里燃起中国农运‘第一把火’。现在,千年大运河、百年农运与文化产业三脉融合,为衙前这座传统工业大镇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

视线从浙东运河萧山段东面转移到西面,大运河杭州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则以“文火慢炖”的方式推进文创街区的建设,曾经的铁路遗存、工业遗存,在年轻人的“魔力”下摇身一变成为浙江的夜经济地标。预计7月初,东巢艺术公园将举办一场以运河为主题的青年咖啡节。东巢东侧的萧然山街,则主打“屋顶见”的场景体验概念。萧然山街园区主理人章家琪谈到,“在不破坏建筑本体的前提下,我们打造了萧山首个屋顶文化艺术共享空间,提供了在8米高度看萧山的独特视角,让历史建筑在延续时代记忆的同时也能融入现代生活,也为年过半百的农机公司赋予新的生命力。”

运河是文创街区最重要的底色,年轻是最重要的动力。近年来,萧山用社会资本撬动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探索“文创街区”概念。随着东巢艺术公园、萧然山街、西湘里、衙前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的聚势发力,运河两岸正形成一股人文经济新势力。正如萧山文创产业中心主任毛雷所说,“萧山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撬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打造运河文创街区有三项原则,烟火气、年轻态、艺术性。”

与此同时,萧山在打造“文创街区”的过程中,又在同步推动政府思维的改变。毛雷谈到,杭州首届宠物文化节在东巢举办时,很多人甚至不理解萧山为什么要办这场活动,政府与市场的不同思维碰撞起来。当百万流量进来时,大家瞬间读懂了“流量”与“留量”之间的关系。如今,宠物文化节已举办四届,它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政府理念思维的迭代。“社会资本更适应市场,我们只管服务。合力之下,文创街区可以走得更长远。”他说。

目前,萧山已组建大运河专班,举全区之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中就包括大运河杭州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三期建设,由区级平台作为投资主体,并启动开发前期的准备工作。诸如万寿寺考古遗址公园、东岳庙宋韵文化主题公园等一个个运河文化新地名也陆续浮出水面,令人无比期待。“这些景点,就像一条线,串珠成链。”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萧山将以“全面推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为基点,做好街区品牌化、精细化运营,倾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名街。

精神溯源,萧山走向世界的又一“文化征途”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浙东运河视野下的“人文经济”更需要一种精神溯源,需要更多探寻背后的文化成因和精神含义。

从地图上看,大运河杭州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态如同一叶扁舟。它同浙东运河一样,一路向东入海。作为“浙东运河首邑”,通江达海的萧山不只有钱塘江,还有浙东运河。在毛雷看来,京杭大运河是内陆省份内陆贸易的交流通道,而浙东运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脉,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大动脉。

业内人士表示,当我们从“人文经济”的角度看浙东运河时,更应加大分量挖掘背后的精神意义。就像8000年前跨湖桥先民一叶扁舟开先河一样,沿着大运河一路向东“勇闯世界”,这本身就是“萧山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

这种“地理枢纽”也无形中成就了“文化枢纽”。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与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连接南北、绵延千里、联通古今,它就像一条纽带,让中华民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也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而浙江有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等四大诗路,其中三条与萧山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就在萧山,一个核心人物就是贺知章。

青年贺知章离开故乡萧山时,钱塘江畔西陵渡的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写下诗作《晓发》。在长安生活了半个世纪之后,度过狂放不羁一生的贺知章,在86岁高龄时回到故乡。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长途旅行,穿越黄河与长江,从长安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他的赴任和回乡之路,都是“运河之路”,其足迹串联起中国大运河的三大部分: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从《晓发》到《回乡偶书》,无不沉淀着贺知章的运河情结。

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学术总顾问钟振振说,“贺知章是浙东唐诗之路上浙东本土诗人的代表,和他有关的遗迹,到后来又成为唐诗之路上著名的打卡点,有很多人慕名到唐诗之路、到浙东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贺知章这个人回来了,这里就有了一个文化中心,它就像是一个火把,在这里照亮了一条道路,这条路就是浙东唐诗之路。”

可以说,贺知章就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诗路的灵魂人物和文化符号。今年,萧山将利用多种载体,擦亮贺知章这一文化IP,而运河文化背景下的贺知章,显然就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主角”。因此也有人建议,浙东运河沿线的杭州、绍兴、宁波三地,应该联合挖掘贺知章文化。同样的逻辑也体现在浙东运河文化的挖掘上,它同样是一片非常好的土壤,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浙东运河成为萧山走向世界的又一文化征途。

正如东巢艺术公园运营总监胡超所说,“东巢是一个非常好的土壤,让从业者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的逻辑也体现在浙东运河文化的挖掘上,它同样是一片非常好的土壤,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