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平王用因间计离间郑庄公和虢公,却遭到郑庄公的狂怼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80年生,公元前770年被拥立为周天子,东迁定都洛邑;
郑庄公姬寤生,公元前757年生,公元前743年继位郑国国君。
洛邑,有很多别称,成周、王城、京师,说的都是它,现今河南洛阳市城区一带。
周平王的祖父是周宣王,郑庄公的祖父郑桓公,与周宣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周平王和郑庄公是堂兄弟;周平王的母亲申姜,与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是亲姐妹,周平王和郑庄公又是表兄弟;郑庄公14岁继位郑国国君,同时世袭郑武公王室卿士的职位,14岁的首相和36岁的国王,一对神奇的组合。他们之间一直默契地配合了有20多年,直到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平定了郑国内部庄公弟弟共叔段的阴谋叛乱,周平王不乐意让郑庄公再担任王室卿士了。
其实周平王想让郑庄公卸任王室卿士,最好的时机就是郑武公去世,不让郑庄公世袭王室卿士就简单了,但那里王室和郑国的关系是很铁的,没有理由不让郑庄公世袭,即使郑庄公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
等周平王下定决心要拿下郑庄公卿士时,郑庄公已经是一名熟练的政坛老手了,而且郑国的实力还是杠杠的,周平王敢动一下试试。
周王朝实行的内阁制,内阁设有五官,司徒掌财政、司马掌军政、司谏掌监察、司空掌建设、司寇掌刑狱,其中司徒又领首席执政卿。郑庄公王室兼任的职务就是王室的司徒兼领首席执政卿,而且郑庄公跟内阁的其他成员相处得那是一个好字,尤其与王室司马的虢公,好到像是恨不得同穿一条裤子的。
虢公的虢氏家族,是周王室四大家族周、召、虢、毕中的一家,周、召家族世掌行政,虢、毕家族则世掌军政,尤其是世掌军政的虢、毕家族,几乎垄断级别的。
周平王故意三番五次地单独会见司马虢公,各种暗示让虢公出任王室司徒兼首席执政卿,并且这种单独会见的消息,总是隔三差五地又传到了郑庄公的耳边,周平王想等着看一出好聚好戏,就是郑庄公和虢公反目成仇的大戏。这是周平王用的用间之计,挑唆敌对方亲近的人。没想到郑庄公才更是用间的高手,他没有跳入周平王挖的坑,而是将周平王拉到坑里面,郑庄公是直接怼周平王,怎么滴,这么多年的,在卿士的岗位上勤勤勉勉的没有任何差错,凭什么让我下岗啊,如果是因为做得好而下岗那么王室是不是给自己挖坑呐?!
周平王很是扎心了,一再向郑庄公表示都是谣言惹的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周平王驾崩,平王孙姬林继位,王室朝堂依然出因间计离间郑庄公和虢公
话说周平王想换下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不敢直接动郑庄公,便想着挑唆郑庄公的好友虢公,暗示将让虢公出任卿士。周平王的盘算是让虢公找人上书,向周天子谏言由虢公出任首席执政卿,这样周平王就可以顺坡下驴,就有由头撤下郑庄公的卿士,到时安排自己属意的大夫来担任。但是离间计被郑庄公识破,郑庄公直接在朝堂上怼起周平王。
周平王一计不成,便用上了另一计,就是让王室太子狐以学习的名义挂职卿士寮,赴郑国郑庄公的异地办公行监督的实质;郑庄公马上条件反射般地提出,也安排郑国的世子忽以深入修习周礼的名义,赴京师洛邑常驻卿士寮,其实是深入打探京师各部门的动静。周平王被迫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没想到,京师洛邑的舆论却被带偏了,坊间都在流传说是王室的太子和郑国的世子是交换质子,还创造了一个网红级的流行语叫做周郑交质,得到奏报后,周平王一口老血喷涌而出,一病卧床。得到平王病重的消息,太子从郑国国都新郑赶回京师洛邑,途中猝然去世,被官方认定是哀伤过度而去世的。周平王接连受到打击,气竭身亡,周平王驾崩了。
就在王室朝堂忙着安排周平王和太子狐葬礼的时间,王室外朝的一众大夫们之间还在风传着虢公将接替郑庄公出任王室卿士的流言,这前赴后继的不将郑庄公撸下卿士是绝不善罢甘休啊。
看来,王室朝堂存在着一股反对郑庄公的势力,而且这股力量已经转化成为王室的意志了。
继位的周桓王还是持之以恒地折腾郑庄公,目标就是要拉郑庄公下马,让出卿士的职位。
公元前715年夏,王室将卿士分作左、右职,虢公做了王室的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
公元前707年夏,周桓王免了郑庄公的卿士一职,当年秋天,周桓王讨伐郑庄公,在郑国的长葛发生了长葛之战,以王室军队失败告终。
卿士一职终于落回到了王室守旧派势力的囊中,到了周桓王后期的时候,周公家族揽下了卿士,标志着曾是废太子的周平王(周幽王废黜过姬宜臼)一脉取得了周王朝老派家族的谅解和正式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