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万别当真,所谓古人“大战三百回合”,不过是宋代以后说书人的“噱头”而已。

“古文中”,其实除了文学作品之外,没有类似记载;而且,明清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也没这么说的。

“大战三百回合”,一定与现在说的“撂地儿”这种说书的表演形式有关。

“回合”,不难理解,其实,“回合”也称“合”。

《三国演义》第五回:“(张)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第二十七回:“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有人说,战场上“二马相迎”就是“一合”或“一回合”;还有人说,“二马一合一回”就是“一合”或“一回合”。

其实未必。

看下面——

《西游记》四十一:“那妖王与行者战经二十回合,见不得取胜,……又将鼻子捶了两下,却就喷出火来。”

妖王和悟空,肯定不是骑着马厮杀,但是,也说“回合”。

可见,“回合”,与骑不骑马无关,只是形容厮杀搏斗的激烈和时间长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语,经历了两大阶段——唐之前的文言文为代表的书面语阶段,以及唐宋之后的古白话文阶段。

唐宋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渐走向民间,文娱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唐代,主要是歌舞酒肆的发展,于是,使可以在期间演唱的“唐诗”极度繁荣。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诗经》开始,就是用于演唱歌舞的,所谓“诵”,就是吟唱,同时配以歌舞。

宋代,“词”取代“诗”成为主流,实际上是为演唱,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时,还出现了其他文娱形式,比如“说书”。

“说书”,就是在庙宇、茶肆、酒馆或集市上讲史或说故事。

宋佚名者著《西湖老人繁盛录.瓦市》载:“常是两座勾栏,专说史书。”

宋代这些说书所说的一些内容,一般有“底本”,多用白话写成,加有唱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明代洪楩搜集整理的《清平山堂话本》。但仅存白话,而佚失了唱词。

鲁迅先生1927年编纂了《唐宋传奇集》,共选唐宋传奇小说48篇。其中不少,在当时是被当做说书“底本”来讲述的。

相声的“撂地儿”,要千方百计吸引观众来听。宋代开始的“说书”一定也是如此——这种街头表演没人给开工资,能不能挣到钱,就开自己说得能不能吸引人了,所以,“说书”中必定要有“噱头”,要精彩,这就是夸张的艺术手法。

所谓“大战三百回合”甚至五百、一千回合,都是在这种“销售”过程中,使用的“销售”手段。

元末以后,特别是明清小说,基本上是在“话本”基础上写成的。这样的艺术手段,也就被纯熟地运用于书中了。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回合”一词,属于汉语中的“双声”,就是声母相同,意义相近,组合在一起以加强效果,如“伶俐”“美满”“犹豫”“慷慨”等等皆是。

所以,“回合”,难以具体说古人作战到底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和究竟打多长时间,知道书中描写得是“极其激烈”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