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对健康和生活影响极大的疾病,一旦患上这类疾病,人生就会走上下坡路,不但要花费大量金钱去维持生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类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在众多的致病因素中,糖尿病恐怕是朋友们最为熟悉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把糖尿病导致慢性肾病称为糖尿病肾病,为何张医生要和朋友们单独聊糖尿病肾病,是因为这类疾病的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 管、肾间质等,因此,他导致的后果也非常严重。几天前,张医生的病房就住进一位40多岁的肾功衰竭病人,他的致病原因就是糖尿病。

调查发现,我国约 20%~40% 的糖尿病病人合并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想过没有,肾病是糖尿病病人的最终归宿吗?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这样,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首先就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尿酸、环境污染物等。只要把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好,就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们都知道,肾功能减退和患病朋友的各种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除了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大大延长患病朋友的寿命。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谁又不想多看看这精彩的世界呢?

聊完了预防,我们再来看一看具体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诊断主要依赖于尿白蛋白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测定,以降糖和降压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规律随访和适时转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朋友的预后。

注意了,敲黑板了,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时,就应该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因为您自己不知道患病已经多久了,肾脏是否已经受到了损害,通过这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处理发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诊断以后的每1年,都应该至少筛查1次,包括尿常规和血肌酐,目的就是为了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到此处,或许有些朋友心中会浮现出一个疑问:为何张医生对2型糖尿病的强调如此突出,而对1型糖尿病却相对鲜少提及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医学道理。事实上,众多医学研究早已揭示,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的推进中,肾病的发生,通常需要经过五年的时光。然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情况却截然不同。他们在被确诊的那一刻起,便可能已伴随着糖尿病肾病的阴影。

这其中的账,其实并不难算。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在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及早进行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更能在长远角度上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这是因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疾病的进展速度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能够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有些朋友会感到困惑:明明钱已经花出去了,怎么还能说是节省了医疗费用呢?其实,这正是预防医学的魅力所在。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我们可以在疾病还未造成严重后果之前,便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了后续可能产生的高额治疗费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数据还显示,那些在40岁之前便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他们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往往会显著高于那些晚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因此,对于这部分早发患者而言,早期筛查和治疗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更可以为整个社会的医疗体系节省宝贵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其他的观点,欢迎您在留言区讨论,张医生会根据您的留言去规划以后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干净、有担当、不断进步的健康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