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员工被迫无偿加班现象愈加普遍,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和案例分析两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员工被迫无偿加班的维权策略,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专业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规定:(1)法定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2)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加班报酬,加班报酬不得低于法定标准。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规定》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定工作时间制度安排劳动者加班,未支付加班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加班报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看看一些经典案例:

案例一:某公司员工张三,经常被要求下班后加班,且未获得任何加班报酬。张三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经查实,公司确属违法安排加班,责令公司支付张三加班费。

案例二:某公司员工李四,因拒绝加班而遭到公司辞退。李四不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向李四支付赔偿金。

案例三:某公司员工王五,因长期加班导致身体健康严重受损,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法院最终支持了王五的诉讼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打工人该如何维权呢?最重要的一点是收集加班证据:包括保留加班记录、工作日志、考勤打卡记录等证据,特别注意保存与公司沟通的微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收集好证据后,可以尝试与公司协商解决问题,明确加班事宜,并要求支付加班报酬。(注意保持沟通记录,为后续维权提供证据。)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对劳动监察部门调解结果不服的,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员工应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身权益,勇于维权,抵制无偿加班现象。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用工行为,为劳动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