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赵其昌在定陵旁边转,偶然发现一个圆洞,撬开后发出一声闷响,从洞中喷射出一股黑色的浓烟,紧接着是一阵怪叫。
这年春天,作为考古人员的赵其昌负责对十三陵进行勘察,在过程中,他偶然在定陵发现一个圆洞。赵其昌和一干考古人员认为,这个洞应该就是通往定陵地下宫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赵其昌带着工作人员,沿着洞口将48斤重的城砖撬开了一个角,因为城砖的砖缝之间没有用石灰浆粘合,大家合力将城砖从墙中抽了出来。
正在大家庆幸终于打开了城墙,可以进入陵中时。突然陵中传出“扑”的一声闷响,紧接着一股黑色的浓烟从洞中喷射出来。
浓烟由黑变白,像是化为了一缕缕的青烟,缓缓的飘浮在上空。伴随着一股怪味,呛得人直咳嗽,大家连忙捂着嘴,低头静观。
过了一会儿,洞中又发出一阵怪叫声,黑烟伴着怪叫,赵其昌和工作人员都不寒而栗,静静的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待浓烟散去后,怪叫声也停止了,赵其昌判断,刚才的浓烟,应该是地宫经过300年积聚的腐烂物发霉的气体。
于是在赵其昌的动员下,大家戴着防毒面具,从洞口跳进了地宫。地宫中黑洞洞的,里面仍弥漫着雾气。
赵其昌和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在地宫行走,突然眼前出现了两头怪兽的头颅,赵其昌不禁心中一紧,停住了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着一个考古人员的好奇心和专业素养,他忍不住走近那两头怪兽的头颅,才发现那并不是真的怪兽,而是镶嵌在一块汉白玉的巨石大门上的。
大门紧掩着,如果要入内,还要打开大门才行。无论大家怎么使力,大门也无法打开。因为门内的石头将两扇大门死死的顶着。
石门到底是如何被从里面顶上的呢?难道有钥匙或是机关?
赵其昌经过查看发现,石条的附近有一个槽,人离开后,石条就会自动从里面扣住。
于是工作人员找来一个钢筋,将钢筋的顶端弯成口字形,钩起了顶门的石条。
打开石门的那一瞬间,赵其昌十分吃惊,门框上居然悬挂着一把宝剑。可仔细一看,它又不是一把宝剑,而是一种石头。因为地宫的长期封闭,水汽聚集在上面,门框上端的青石钙逐渐溶解,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钟乳石”,在手电筒微弱的光下,确实像一把宝剑。
赵其昌和工作人员就在一次次的虚惊中,经过了6道石门,发现了三个一人多高的红棺材,打开棺材,里面的尸体已经腐烂,但是人的骨架是完好的,并且头发还很有光泽。
这三具尸体分别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不仅如此,地宫中还有不少宝物。
这次考古虽然受了不少惊吓,但是收获也颇丰。
定陵地下宫殿面积达1195平方米,地宫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除了三具棺材,还有26个装满陪葬品的红漆木箱。
但是,很快他们就见证了一场灾难。因为当时考古技术不足,本来是要挖十三陵,首先发现定陵塌陷了一个洞,就先开始了定陵的挖掘,随着棺椁的撬开开,众多精美的陪葬品面世。其中有600多件丝质衣物、177匹布料,还有一些价值极高的木制品和纸张、丝制品,因为离开了环境相对恒定的地宫,很快变形褪色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文物没能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确实令人惋惜。
如今,在定陵博物馆里陈列的,绝大多数文物都是当年出土文物的复制品。
正是有了定陵的惨痛教训,所以有了现在的帝王陵墓一律不得发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