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念语:昔有王子猷,爱竹如命,造访人家不问主人何在;又有陶渊明,醉卧车舆,逢酒便留,逍遥于道。今观西湖之美景,实乃东颍之瑰宝,名声远播。固然良辰美景之时,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然清风徐来,明月当空,却更宜闲人独享。时而与良朋共游,乘兴而行;时而独自徜徉,随心所至。

听鸣蛙之声,何必问其属于官府还是私宅;临曲水之畔,自可举杯畅饮,吟咏风月。心之所至,欢然自得,恍若置身于无人之境。始悟得,偶然而至,往往胜于刻意寻访,古人之言,信矣。西湖之景,虽非我所有,然其美已深深印入我心,收获颇丰。

故翻阅旧日词章,以新声新调,抒怀此间清欢。斗胆献丑,聊以佐酒,愿与诸君共赏西湖之美,同享此间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桑子 其一 北宋 ·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了主题——西湖好,且以“轻舟短棹”作为游览西湖的工具,为后文描绘湖上景色和游人的悠闲意趣做了铺垫。“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这三句进一步描绘西湖的景色和氛围。绿水绵延,长堤上芳草萋萋,远处隐隐传来笙歌之声,与船行同步,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声色俱佳的画面。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四句转而描写水面的宁静和船行的微妙感受。无风的水面光滑如琉璃,船行其上几乎感觉不到移动。只有当水面上泛起微微的涟漪,惊起沙滩上的水鸟掠过湖岸飞翔时,才让人意识到船在移动。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之美和游人的闲适心情,反映了欧阳修晚年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桑子 其二 北宋 · 欧阳修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春深雨过西湖好”,开篇即点明时间(春深雨过)和地点(西湖),同时以“好”字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描述了雨后的西湖,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晴朗的日光照耀下,花儿仿佛被温暖得快要燃烧起来。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描绘了游船在湖上悠然前行的景象,船上的人仿佛成了神仙一般,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色。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宽阔的水面上,风高浪急,但船上的管弦之声却悠扬动听,与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

全词通过对西湖暮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的闲适生活。他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的画卷,表达了自己安闲自适的心境。词中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反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桑子 其三 北宋 ·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首先,词的上阕“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描述了西湖上游船的欢乐景象。画船载着美酒,在西湖上荡漾,急促的乐声与繁复的琴弦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氛围。玉制的酒杯在宾客间传递,人们在平稳的波浪上稳稳地泛舟,任凭醉意袭来,便可安心地沉睡。这里的“画船”、“急管繁弦”和“玉盏”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了游船上的奢华与热闹。

接着,词的下阕“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则转而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行云仿佛就在行舟的下方,清澈的湖水与天空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澄净而鲜明的色彩。词人低头抬头间,不禁流连忘返,仿佛觉得湖中有着另一个天地。这里的“行云”、“空水”和“俯仰流连”等词语,都传达出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陶醉。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西湖游船上的欢乐景象和自然美景,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才华,他善于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令人陶醉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桑子 其四 北宋 ·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群芳过后西湖好”: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和主题,指出在百花凋零之后,西湖依然美好。这里的“群芳”指的是各种花卉,“过后”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进一步描绘了群芳凋零后的西湖景象。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形象地表现了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而“飞絮濛濛”则通过柳絮比喻细雨,形象地描绘出了柳絮在空中飘舞、如细雨般迷蒙的景象。

“垂柳阑干尽日风”:继续描绘垂柳的姿态,垂落的杨柳纵横交杂,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这里的“和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一句从视觉转到了听觉,描绘了笙箫歌声消歇后,游人散去,只剩下空旷寂静的春日景象。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热闹之后的宁静和空旷。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词人回到居室,放下帘子,等待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为这静谧的室内增添了一抹生机。这一句既与前文中的柳絮、细雨相互呼应,又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本词以轻快、流畅的语言,描绘了群芳凋零后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是一幅幅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西湖春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