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帆书 原樊登读书(readingclub_btfx) ,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卫庄 排版 | 甜醅 第 8345 篇深度好文:3270 字 | 9 分钟 阅读

思维方式

杨绛先生曾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过去的经历,是每个人抹不掉的“人生印记”,有欢乐幸福,也难免痛苦失落与伤心难过。

因为无法释怀,以致人生负重前行。

有这样一个作者,关注心灵的内观与疗愈,她的第一部著作出版,就突破了800万的销量。

她把深奥难懂的心理学知识,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完成自我觉察与疗愈。

她就是张德芬,这本《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她自己的最满意之作。

有读者读完《活出全新的自己》后说道: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人,这个人能鼓励我,支持我,启发我,也能让我专注,让我快乐,并且无条件的爱我,后来我才意识到,从始至终,这个人,都是我自己。”

多少人,向外求了半生,回过头才发现:人活着最终是否幸福,到头来拼的都是自愈力。

一、觉察自己:学会内观负面情绪

以下的声音你是否熟悉:

“这个问题是XX造成的,我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都是因为XX,事情才会变成这样.......”

遇事一切向外归因,是生活中普通人常见的做法。

而作者张德芬却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对外在人和物的看法,其实都自己内心的一种折射。

内观自己,学会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想法,并与其和解,不知不觉中外在也会悄然改变。

书中的男主幸雄,人到中年事业失败,妻子准备和他离婚,欠了一屁股的外债。

他觉得自己毫无用处,非常痛苦。

幸雄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经常酗酒殴打他和母亲。

他从小憎恨母亲的软弱无力,痛恨父亲的冷漠暴力,想拯救母亲,却又无能为力。

幸雄和妻子结婚的时候,正是妻子失去父亲伤心欲绝的时候。

妻子柔弱无助的样子触动了他,他想把自己变成妻子的拯救者,于是娶回家。

可是结婚后,无论多么努力,两颗心却无法走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出差途中,幸雄遇见了一位姑娘,两人互生好感后发生故事,幸雄也因此毁掉了自己的婚姻。

幸雄还意气用事为人担保,最终导致自己的工厂破产。与此同时,他购买的股票也打了水漂。

中年一系列的遭遇,让幸雄感叹自己遇人不淑、命运不济。

他不知道,自己与妻子结婚,给朋友担保,其实都是小时候想拯救母亲那未了的情节在作遂。

他想做得更好,却事与愿违。

另一女主向东,在她出生几个月后,父亲责怪母亲不争气又生下女孩,母亲负气跳楼自杀。

父亲为此事心存愧疚,此后未再娶妻,一个人把她和姐姐抚养长大。

向东怀着对父亲的憎恨,从小就活得像个男孩。

她刚毅要强,虽然人美事业有成,但感情生活却一度不顺,一直未婚并领养了一个孩子。

母亲的离去,向东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如果你是男儿身,母亲也许不会离去。

怀着这样的执念,向东一度好强努力,其实是想证明:女孩也可以比男孩更优秀。

向东身上的男性特质,让她的男友久处无法忍受,最终也选择背叛,离她而去。

佛语有言:“因非因,果非果。”

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有过去的成因。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

“前半生的命运是命中注定的,后半生的遭遇是自己的信念、行为、性格等造就出来的。”

凡遇挫折,一味只归外因,有可能对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当学会内观,自我觉察并深挖执念与固守,进行自我修正,才会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二、疗愈自己:接纳整合走出创伤

成家后的幸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献给了工厂,与妻儿长期分居。

如今与妻子离婚,儿子的成长似乎又延续了幸雄的童年。

意识到这点,幸雄开始重新审视父亲的成长经历,试着去了解并原谅父亲:

幸雄的父亲从小寄人篱下,连亲生父亲都没见过。结婚生子时,只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

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

幸雄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缘于“对父亲的错误坚持”和“对生命的不理解”。

幸雄试着开始理解父亲,服从父亲的命运,接纳父亲的不完整。

当他对父亲不再充满戾气,感觉心的某个角落也变得柔软起来。

那日妻子坐在幸雄对面,告诉他要带着儿子要去国外,幸雄觉得很愤怒。

但是经过前期的自我疗愈,幸雄找到了自己愤怒的真相:

妻子若把儿子带走,自己将无法与儿子相见,这种感觉勾起了他小时候无法见到父亲的伤痛。

幸雄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大吵大闹,而是告诉妻子让他想想。

回去静思后,他心平气和地打了个电话给妻子,告诉妻子想让儿子留在国内。

最终幸雄的态度也打动了妻子,决定让儿子暂时留在国内,成年后再考虑出国的事。

诗人莱昂纳德曾经说过:

“人生总有后悔,万物皆有裂痕。可是那又怎样?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所有生命,都有缺失和悲痛,也正是因为它们,生命才得以完整并升华成长。

女主人公向东,最终也选择与父亲和解,接受母亲离去的事实并不再责怪父亲。

她甚至学会了从心底深深感恩:母亲离去后父亲一直未娶,把她和姐姐养得这么好。

当她不再憎恨父亲,每次面对养女的撒娇和粘人,都变得耐心和柔和了许多。

茫茫人海,生活不易,没有哪个人有完美的人生,各有各的伤痛。

一味执着于痛苦,坚守着怨恨,只会荒废时光,让自己困着于牢笼。

卸掉心灵的枷锁,让心像天上的云儿般轻盈飘逸,才能自由翱翔在人生的天空。

三、重塑自己:使心轻盈更有力量

书中描写了作者一个朋友的故事。

人到中年的朋友,是个有头有脸的培训讲师。

一次到别人的公司开会,到午餐时间时因为会没开完,对方点了披萨外卖给大家当工作餐。

朋友勃然大怒,觉得对方瞧不起他,这么随便就打发了一餐。

朋友自己也很纳闷:自己也是有素质的人,为什么有时却会如此不近情理?

后来,朋友找到了背后的原因:小时候爸爸经常用“不给吃饭”来惩罚他,他心有怨恨却不敢言。

长大后,一旦“吃饭”这件事被怠慢,他小时候的创伤按钮就会被触动,会特别生气。

原来每个人,都是被儿时经历“程序化”的人。

那些让自己伤痛和不快乐的事情,往下探究,大多可以从成长经历上找到原因。

只有打破旧程序,让心灵重装系统,才有可能让心灵重新变得轻盈有力量。

女主向东变了,她开始穿上柔美的裙子,留上长长的秀发。

她会经常回家看望父亲,离别时甚至会在父亲脸上送上一吻。

老父亲先是一惊,继而眼眶湿润流出热泪。

向东面临的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天清晨,向东家的门铃被按响,一对衣衫褴褛的夫妻,和向东说要看看孩子。

原来,女儿甜甜的亲生父母寻来了。

夫妻的来访,让向东触不及防,扶着门才站稳。

想起辛苦养育五年的孩子,有可能离自己而去,向东顿觉无法接受。

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最后向东还是选择坦诚告诉女儿,并带孩子见了亲生父母。

亲生父母看见向东把女儿养得如此之好,非常感激,看过后放心地回了老家。

目送他们离开那一刻,向东决定:放假时要带甜甜回老家看看。

男主人公幸雄,在和妻子办妥离婚手续后,也应朋友之邀到北京开素食餐厅。

故事的最后,向东和幸雄走在了一起,两人依偎在沙发上,女儿甜甜在一旁开心地堆着积木。

在书中,作者写过这么一句话:

“我创造了这个问题,我可以赋予它任何意义。现在,我选择将它转化,并从中获取力量。”

当幸雄和向东开始觉察自己、疗愈自己,重塑自己的观念后,事态也朝着向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德芬说:

现代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来自自己内在的不成熟,不肯长大。内在小孩拒绝去面对现实,拒绝去原谅。

任由内在小孩做主的话,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

试着回观自己,成为一个愿意为自己的命运负责的成熟的人,而不是一个受伤的小孩。

幸福的人,都是自我疗愈的高手。

因为他们知道:把自己的心经营好,把自己修好,才是人生最有意义和福报的事业。

四、写在最后

命运的大浪,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倒霉”专利,而是所有人的日常。

因为如果总是晴天,土地都会出现裂痕。

人生更像杨绛先生所说的那样:

这个世界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

人这一生,最终活着是否幸福,其实拼的都是自愈能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