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

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是天赋,不是勤奋程度,而是思维模式。

在许多情况下,拥有恰当的思维方式,甚至比单纯的努力更加关键。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尖高手改变思维。

以下这3种顶级思维方式,养成之后,必将受用一生。

迎难而上:成长型思维

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压力和失败,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去面对。

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越战越勇;有的人压垮了自己,有的人则转化为动力。

听过这样一句话:“苦难可以是一种功课,你好好地利用了它,就是聪明。”

而这种聪明,正是拥有成长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将不畏惧挑战,视困难为成长的机会,并积极地拓展自己的能力。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或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才能突破自我,实现能力的提升。

成长型思维也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当我们咬着牙走过很远的一段路后,就会发现我们已经抛却了曾经消极、胆怯的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人。

当你能力足够强、实力足够硬,所有的不如意都将是过眼云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方设法:还书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做别人不敢做的,你就会成功另一半”。

在面对困境时,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许就能找到出路。

20世纪90年代,大英图书馆要从伦敦的旧馆搬迁到圣潘克拉斯新馆。

旧馆藏书有1300多万册,据估算搬家费高达350万英镑。

如果你是馆长,能想到什么办法,降低工程预算?

一位年轻的图书管理员找到馆长,对他说:“我有办法,而且只要给我150万英镑就可以了。”

第二天,年轻人在报纸上刊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自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广大市民开放借阅,但因图书馆迁址,请借阅者把书还到指定新馆。

年轻人将“搬书”的固有思维,转化为“还书”的思维模式。

花了不超过原预算一个零头的成本,就完成了90%的搬迁工作。

思维的杠杆就是如此之强大。

遇到问题走进死胡同的时候,不妨掉个头,说不定就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懂得取舍:减法思维

林语堂曾说过一句话:“明智地放弃,好过盲目地执着。”

生活中,大部分人认为拥有就是幸福,但却没想过幸福是因为放弃拥有。

很多人不顾一切地给自己做“加法”:豪车、豪宅,一掷千金;地位、权利、名声,无休无止。

欲壑难填,偏离幸福的轨道,最终越活越累。

事实上,只有学会做“减法”,才能给人生做“加法”。

与人,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与事,慎思明辨,懂得取舍之间的智慧。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被各种诱惑和选择所困扰,只有学会取舍,才能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

在很多时候,往往放下比拿起更沉重,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维决定出路,思维到不了的高度,脚步也无法抵达。

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历过的事、遇到的人,都是思维升级的垫脚石。

持续不断在事上磨、在心上炼、在尘中悟,终有一天,将跳出禁锢自己的圈子,看到更广大的世界。

本期编辑 | 孙渴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资料来源 | 富书、简书、洞见;图片来自网络

点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