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是一个乞丐,他的人生经历堪称逆风翻盘的典范。从四处流浪的乞丐到最终登上九五之尊的皇帝宝座,这个转变除了运气之外,更离不开他杀伐果断的性格。

早期的朱元璋曾经在战场上征战沙场,战胜了无数的敌人,扫清了无数障碍,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其中最为强劲的对手并不是元朝的腐败将领,而是另一位乱世枭雄陈友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友谅也出身于农民军,建立了陈汉国。然而,他技不如人,最终败在了朱元璋的手下。在鄱阳湖一战中,被智谋过人的刘伯温设计围困,最终中箭身亡。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接管了他的领土,甚至抢夺了陈友谅的貌美婀娜的小妾达兰。

达兰委身于朱元璋之后,相继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这原本应该是一段帝王红颜的佳话,然而多年后,朱元璋却深感悔恨,他开始后悔当初强娶达兰为妃的决定。

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后悔呢?这位小妾和两个儿子又是何下场?

洪武三年(1370年),江南应天府。朱元璋手持朝奏站在台阶上,神色凝重地望向达定妃的宫殿。

三年前,他从陈友谅手中夺得了这个美艳动人的女子,也让她在不久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可这份本该幸福美满的宫廷佳话,却注定走向悲惨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潭王叛乱,己付一炬。臣等竭力追查,此乃达定妃之谋......”

朱元璋沉声打断侍从的奏报,他了然一切。多年前为夺取江山踏过无数白骨,江湖中传言这位乞丐皇帝心狠手辣。可这一刻,他的心中仅余无尽惆怅。

“朕知晓了。达定妃何处?”

“已......已处斩。”

朱元璋重重点头,潭王之变牵扯太多,他必须果断处理。然而转身望向窗外达定妃宫殿的方向,那份怅然仍久久无法散去。

那一年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接手陈汉江山之时,达兰便被献于他膝下。她貌美无双 ,朱元璋不禁多看了几眼,遂将她纳为妃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本是想与这个美人风花雪月,哪知她心怀对陈友谅的思念,对他却满腔怨毒。日夜暗自揣摩,想着报复这个夺了自己的男人。

十余年间,她为朱元璋生下朱榑与朱梓两子。一心想着教唆他们报复自己的仇人,却不料这戏剧般的宿命弄人,让朱元璋后悔此生再无比事。

“朕老矣......唉......”

朱元璋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当年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大军不敌,在狼烟四起的沙场上中箭而亡。陈汉虽然名存实亡,却还在苦苦支撑。直到几年后,朱元璋亲率大军来攻,年仅十二岁的陈理开城投降,这才宣告陈汉的覆灭。

进入武昌城时,朱元璋在众多陈汉宗室之中,一眼看到了站在最前方的达兰。

她貌美如花,风姿卓越。纵然衣衫褴褛,依然掩盖不住那倾城之貌。

朱元璋心念一动,多看了她几眼。陈理的大臣也看出了皇帝的意思,上前谄媚道:“陛下驾幸,臣等极感荣幸。此女原为故陈王友谅的妾室,今日愿将她献上,侍奉陛下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笑了笑,并未推辞。

达兰被迫离开武昌,在江南应天府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的心中满是不甘和怨憎,却只能抱著这份隐忍跟随新主。

三年后,她为朱元璋生下第一个儿子,取名朱榑。又过了两年,她的第二个儿子朱梓诞生。

朱元璋对她和所生二子宠爱有加。然而达兰的心中,从未有过一点点真正的爱或快乐。

她恨透了这个横刀夺爱的男人,恨他让自己沦为阶下囚。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她会偷偷搂着两个孩子,轻声细语地说起她和陈友谅的故事,以及这个男人如何残忍地夺走她们的幸福。

“记住,你们的生父是英明神武的陈王,而不是这个贼子......早晚有一天,我会让你们为父报仇雪恨,重建我们的家国天下......”

日复一日,达兰用这样的谎言和仇恨灌输着两个幼小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榑天生骁勇,性格又暴戾。朱梓则温文尔雅,聪慧过人。两个孩子性格迥异,却同样在母亲的毒药下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榑被封为齐王。

他这个汉人王子继承的是汪古部的齐王之位。汪古部曾经血洗河北,后来归降明朝。现在,这个部族旧地封给了朱榑。

朱榑骁勇过人,讨厌读书,只喜武功。他带领家丁和汪古故部锻炼骑射,骑术了得,武艺高强。很快就在齐地练就一支猛将突骑,勇猛无比。

达兰得知儿子封王的消息后,暗自期盼他能在齐地起兵造反。然而朱榑终究还是太年轻,又生在了帝王家族,仅仅敢在齐地积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榑的弟弟朱梓也被封为潭王,前往湖南长沙的潭州就藩。

与朱榑不同,朱梓生性温文,喜好文学,对翰林学士推崇备至。他带领一批学士文人在潭州建立文苑,集书画,颇有一番雅事。

达兰更看重朱梓这个儿子。她亲自对他灌输仇恨父皇的思想,让他发誓为生父陈友谅报仇雪恨。

“你生而聪慧,正是亘古用兵之君。我等着你,为父王雪耻复国。”

达兰的这番言论激起了朱梓心中的仇恨。他表面上诗酒风流,背地里却暗中结交豪杰,积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发生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重臣,获罪被诛,牵连甚广。其中就包括了潭王妃于氏的兄弟宁夏都指挥使于琥。

朱元璋命人彻查于琥的罪证。很快,朱梓谋反的阴谋就被揭露了出来。

原来,朱梓早就在潭州暗中拉拢豪杰势力,为避人耳目,他还特地修建了一处密室,来筹划谋反大事。

而当胡惟庸一案发生时,朱梓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通过牵连于琥,他可以说服手握重兵的于琥加入谋反,从而一举起兵造反。

然而,他低估了朱元璋的锐意与机敏。一番追查下来,朱梓的种种作为尽皆暴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大怒,立即派徐辉祖率兵前往潭州捉拿朱梓。

此时,达兰终于明白,一切已经败露。她心知朱梓必死无疑,自己也难逃一死。然而面对花甲之年的失败结局,她竟然没有丝毫悔改。

“既来之,则安之。我不枉此生......”

当得知徐辉祖军队到达城外,朱梓亦明了大势已去。

他站在城楼上,看着父皇派来的大军,心中五味杂陈。他恨自己无能,尚未报仇雪恨就已经走投无路;他也恨这残酷的宿命,弄人犹似弄浪在掌心。

最终,他选择了死。归府后,他放火烧了全城,和他的王妃、世子与家人一起化为乌有。

得知噩耗的朱元璋悲恸莫名。他再度调查此事的根由,这才知晓是达兰暗中教唆,导致两个儿子自毁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一怒之下,将达兰处斩。然而心中,他不是没有自责与悔恨。

当初,他不该抢夺陈友谅的女人;他也不该疏于照看两个儿子,任由达兰教唆。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定会三思这个女人,也会亲自教导两个孩子——可惜,为时早已太晚。

洪武晚期,朱榑在齐地继续谋反积蓄力量。到了永乐年间,他终于忍无可忍,举兵反叛朱棣。

然而,他终究不是猛王之敌。很快就被朱棣擒拿,囚禁在府中。

与弟弟朱梓不同,朱榑并未选择自杀。他苟延残喘,在这世上再苟活几年。直到某一天,他仿佛突然醒悟,对朱棣说出了悔改的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我被母亲的谎言所迷惑。今日方知大义所在。望陛下宽恕”

朱棣点点头,他明白朱榑的悔改来得太晚。但终究还是给了他一个善终的机会,将他软禁在府第,无需再忧心谋反之事。

至此,那段被宿命弄人的宫廷惨剧才真正落幕。

好端端的两个儿子成为仇人,对于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他一怒之下斩杀了达定妃后,也不禁苍老了几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的后悔是可以理解的。他作为皇帝,承担了国家的重担,治理大明,抵御外敌,无暇顾及家庭教育。

他有众多的儿子,但除了几位嫡子,其余的大多数儿子并没有得到他的亲自教养和关注。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演变成了悲剧。

如果朱元璋能够早些尽到父亲的责任,多多关心和教导这两个儿子,或许局面会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不会走上报仇的道路,也不会因争夺权位而导致家庭的悲剧。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