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明朝嘉靖年间,皖南柳月村有一孝女,姓刘名翠云。刘翠云貌美如花,兼之心灵手巧,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只是天妒红颜,翠云母亲早年染恙,卧病在床。翠云自幼习得女红,却也挑起了家中大梁。

刘父见女儿年届二九,一心要为她觅一良配。奈何世道炎凉,好女难嫁。愁煞刘父,他东奔西走,苦寻媒人,却总吃闭门羹。一日,刘母唤女儿到床前,柔声道:"云儿,为娘知你心系家中,不愿远嫁。只是人生在世,总要有个归宿。不如这样,明日你去山中玉虚观还愿,祈求菩萨保佑,兴许能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翠云闻言,连忙跪下应道:"女儿遵命。但愿菩萨垂怜,赐我良缘。"次日清晨,翠云换上一身月白衣裳,手执香袋,款款走向山中古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翠云来到庙中,恭恭敬敬地上了三柱清香。正欲离去,却听身后一声大叫:"仙女姐姐,你可算来了,快陪我玩!"翠云回头一看,一少年撒欢而来,两手就要去抓她的衣袖。翠云大惊,慌忙闪身躲开。不料那少年竟跌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

只见两个家丁跑来,恶狠狠地指着翠云,骂道:"贱婢,你怎敢推倒我家少爷?信不信我叫你吃不了兜着走!"翠云还未开口,几个在庙中烧香的乡亲便围了上来,直斥家丁无理取闹。原来那少年姓张名宝,是本县首富张员外的公子。张宝自幼痴傻,行为怪异,村里人尽皆知。

有位老伯附耳对翠云说:"姑娘还是快走为妙。这张宝痴心妄想,定要娶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若是被他看上,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啊!"翠云闻言,吓得花容失色,撒腿就跑。

翠云一路狂奔,总算逃出庙门。她惊魂未定,急匆匆往家中而去。行至小溪边,忽闻草丛中一阵窸窣。翠云好奇心起,蹑手蹑脚走近一看,竟是两条斗大的蟒蛇,正缠斗一只硕大无比的龟!

只见巨龟背甲斑驳,显是高龄。它虽武艺不凡,却寡不敌众,终被蟒蛇咬下一块背甲。巨龟负伤不退,似在守护什么至宝。翠云细瞧,原来龟身后埋有两窝龟蛋,怪不得它视死如归。

翠云胸中一股正气上涌,再顾不得其他。她从地上抓起几块大石,对准蟒蛇七寸连连掷去。蟒蛇吃痛,放开巨龟遁入草丛不见了踪影。巨龟缓缓爬到翠云脚边,将那块断甲衔在口中,轻轻放在她的绣鞋旁,昂首示意一番,这才转身离去。

翠云望着巨龟的背影,恍然大悟。她小心翼翼捡起龟甲,贴身收好,暗自庆幸今日行善,心中甚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夜,翠云做了一个奇梦。梦中,白日里那只巨龟口吐人言,只道:"明日将有人上门提亲,切记不可应允,否则悔之晚矣!"翠云醒来,只当是南柯一梦,也未放在心上。谁知第二天一早,张家的媒婆上门了。

媒婆笑脸盈盈道:"恭喜刘老爷,贺喜刘夫人!本县首富张员外看中了你家云姑娘,要以千金之躯下嫁痴傻公子张宝,此乃天大的福缘啊!"刘父闻言,眼睛都直了。他正要开口应承,却见翠云跪下磕头:"爹爹,女儿宁死也不愿嫁与张宝!"

媒婆连声劝慰:"云姑娘莫要认死理儿,张公子已痊愈多日,绝非昨日病患。再说张员外乃本县首富,你若嫁去,必受用无穷。这等好事,哪有不依的道理?"刘父听罢,心中也有些意动。但他疼爱闺女,不愿强人所难,当即谢绝了这门亲事。

自打发走媒婆,翠云终日愁云惨淡。她一边忙碌家务,一边暗自神伤。这日,翠云正在田间除草,忽见一俊俏少年信步而来。只听他朗声道:"姑娘在田里辛苦,我来帮你。"不由分说,提起锄头施施然干起活来。

翠云心中好生奇怪,却不便驱赶。自此,那俊俏郎君隔三差五来刘家走动,帮翠云挑水劈柴、锄禾除草,对翠云百般殷勤。翠云渐渐发现,这少年言谈举止极为斯文,与村中农夫大不相同。

一来二去,翠云对这位无名少年生出好感。半年后,两人情投意合,订下终身。待到成亲洞房花烛夜,翠云满心欢喜,洞房门缓缓打开,进来的却是——那痴傻少年张宝!原来,这一切不过是张员外设下的骗局,俊俏郎君哪里是别人,竟是易容改扮的奸徒江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翠云悲愤交加,却被软禁洞房,不得脱身。更离奇的是,自从洞房花烛夜起,张员外便夜夜被巨龟入梦索命。才一合眼,就见巨龟虎视眈眈,非要拿他性命不可。如此半月有余,张员外被折腾得形容枯槁,面如死灰。

一日,玉虚观一老道携徒弟路过张府,见此情形,不免好奇。张员外无奈,只得和盘托出。原来,那日助刘翠云成亲的俊俏郎君,竟是玉虚观老道的俗家弟子江枫。他精通易容之术,受张员外所托,化身张宝博取刘翠云芳心。如此欺世盗名,不但愧对翠云,更是欺瞒天地、愚弄鬼神。

老道闻言,勃然大怒:"张员外,你岂不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恃财行凶,欺凌百姓,今日祸事临头,皆是咎由自取!我看你还是快快废除这桩荒唐亲事,任刘姑娘自由择偶,庶几能赎前罪、免后殃!"

张员外闻此劈头棒喝,再想到连日来巨龟索命之事,吓得魂不附体。当下痛哭流涕,当众给刘翠云赔不是,写下休书任其离去。张员外又赠送翠云白银千两,权当补偿。翠云虽对张员外设骗婚仪之局恨之入骨,但她不愿与人计较,当即尽数捐给了玉虚观,只求张员外从此改过向善、不再作恶。

至于那江枫,自知亏欠翠云良多,一时羞愧难当。他索性辞别师父,剃度出家,随师云游天下,以苦行赎罪。刘翠云则带着张员外的银两回到柳月村,在村口开了一家小药铺,白日里为乡亲看病,晚上回家侍奉双亲。

光阴似箭,转眼一年过去。一日,药铺来了一位俊俏公子,自称姓宋名义,乃是本县名医宋仁的独子。此后,宋义常来药铺与翠云谈经论道,两人情投意合、如鱼得水。又过半年,在父母亲的祝福下,刘翠云与宋义喜结连理,花烛交辉,鸾凤和鸣。

从此,宋义白日里行医问诊,翠云则在药铺熬药抓药。夫妻二人情比金坚,亦以仁心仁术济世,在乡里可谓是名声远播。虽无富贵奢靡,却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正所谓:"千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