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战时期,日本攻打印度的这场战役,真是冒失的开头,轻率的结尾。想当初,日本可是在东南亚叱诧风云,依靠自身优越的作战条件,攻下了众多地区。

可这样的好运气在印度一点儿也没显现,反而落得十万日军被不满两师的印度士兵打的落败而逃的结局。这极具反差色彩的结果真让人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战争发生于1943年,史上名为英帕尔战役。当时轴心国在世界战争中渐渐失势,日本虽攻下了缅甸,但太平洋战争的陷入还是让他们焦头烂额。于此同时,他们的“友军”——德国在欧洲板块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于是,德国与日本商议,希望能在亚洲地区开辟一块新的战场,好牵制住当时世界战争中的各方势力。攻下印度后,日本便可直穿印度,与德国在欧洲会合,夺取最后极具辉煌的胜利。多么完美的计划,多么诱人的战利品,在日本看来印度是那么的弱小,胜利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是这样看起来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束手就擒的印度让日本狠狠“摔了一跤”,就此之后再也不敢侵犯印度领土。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当年横扫东南亚,为何却打不过印度?原因很简单,看看印度究竟是有啥“本领”?简言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征服欲过于急切,都没仔细研究下印度的基本信息,好巧不巧地挑了个雨季来打仗。这老天连续不断地下雨,让超过三万数量的外来日军染上了霍乱等一系列急性传染病,药物又不足,只能躺在丛林地里等死。此为印度的“天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天气如此,印度的地形似天然屏障,牢牢地守护着它。如果日军要攻取印度,首先就要穿过一大片的丛林地带。车辆无法进入丛林,只能单纯靠骡马、大象、人力来行进。且不说这丛林地带单人轻装上阵都穿行困难,何况还有大量的军用设施、军粮需要拖运。

而时不时来自空中的轰炸,也是让日军成了活靶子。军粮运输困难,由最先的每日六两逐渐降到每日0.3两,加上疾病的影响,一时日军损失惨重。此为印度的“地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是日本和印度打,实际上却是日本与英国的较量。日本是有着先进的军事实力,可英国也不差啊。日本士兵每日都吃不饱,还被疾病死死缠绕,这战还未完全打响,日军就已处下风。

英国的帮助、日军指挥官的错误指挥、印度人民的奋起反抗无一不是胜利的重要元素。此为印度的“人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大本领就是让日本落败而逃的原因,让日军就此成为笑话。更为搞笑的是,当日军战败逃往缅甸时,为了强要面子,特地提前休整了一段时间,然后趾高气昂地进入缅甸,仿佛他们是凯旋而归的英雄。这样的前后对比,只能让人苦笑不得啊。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