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台湾人为了帮大陆发展芯片,放弃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10%股份,舍弃了公司,甚至退出“台湾省籍”,最后如何了?
他就是张汝京,被称为“芯片之父”,却一再被针对。
张汝京从小就对科技一类的事物天赋异禀,上世纪60年代,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湾大学的机械工程系。
但他并没有放弃深造,紧接着又凭借自身的才华,到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大学工程科学取得了硕士学位。
就当人们以为他会止步于此的时候,张汝京又申请了南卫理公会大学的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并成功毕业。
博士毕业后的张汝京被聘入德州仪器公司,并在那里工作了20年,负责了多个重要项目,并参与德州仪器在全球多个地区建立芯片制造厂。
在那之后,张汝京选择回到中国,想要凭借自己对芯片的认知和从业经验自主创业。
于是,他在1997年在台湾成立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但居心叵测的台积电却试图通过收购世大半导体,来阻止张汝京进入大陆市场。
但张汝京毫不气馁,而是选择在上海创立了中芯国际,从此中国大陆人有了自主研发制造芯片的能力,张汝京也被称为“中国芯片之父”。
就在张汝京和中芯国际逐渐走向成功的时候,台积电又搞出了幺蛾子,对中芯国际发起了起诉。
这要从一封被台湾新竹警方截获的电子邮件说起。
这封邮件的发送者是时任中芯国际首席运营总监Marco Mora,收件人则是台积电的质量和可靠性项目经理刘芸茜。
邮件的内容也令人震惊,因为它明确要求刘芸茜提供关于台积电详细工艺流程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一般的商业交流,而是直接涉及到了公司核心的商业机密。
刘芸茜将这封邮件及其内容报告给了上级,并请求公司的指导。
但当台积电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对刘芸茜手下留情,他们立即向台当局检方报案,指控刘芸茜涉嫌“非法披露商业秘密罪”。
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台湾检方对刘芸茜的判决结果并没有公开,却无意间抹黑了中芯国际的商业形象。
但这只是战争前的一声枪响。
2003年,台积电在美国加州,指控中芯国际招募了100名以上的台积电员工,并要求部分人员提供台积电的商业秘密,侵犯了他们的商业机密。
在庭外和解后一年,台积电又控诉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这次诉讼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次中芯国际时运不济,在2009年败诉,被迫支付2亿美元赔偿金,并交出10%的公司股权。
与此同时,张汝京在台湾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台独”分子开始针对他进行各种打压和诽谤。
最终,台湾地区政府迫于压力取消了张汝京的台湾省户籍,并将他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物,禁止他返回台湾。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张汝京。但他坚定地表示:“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坚持在大陆发展芯片产业的道路上前行。”
尽管面对着巨大的创业压力,张汝京也不忘投身于慈善。
1995年,张汝京在贵州正安县碧峰乡捐赠了第一所希望小学,并在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地陆续捐赠了约20所希望小学。
在古稀之年龄,张汝京又转战青岛,创立了国内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并表示这不会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如今的中芯国际已经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张汝京也依然充当着“中国芯片行业领头羊”的角色。
纵观张汝京的履历,他不擅权谋,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屡屡让步于台积电,却依然遵循大义,他对半导体行业的贡献和影响力,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可忽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