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新生张鹏,满怀憧憬进入校园,本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会多姿多彩,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

可万万没想到,这四年的大学时光让张鹏无数次怀疑人生,不仅无法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甚至直到临近毕业时,才被告知根本没有被武汉大学录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正常的新生体验

张鹏在新生报到的头一天,辅导员王杰告知他和她同寝室的六人,将单独进行校外军训,与班级其他同学分开。

上过学的朋友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入学同学都是通过共同参与军训,逐步熟悉同班同学和学习生活的。

可他们却被安排进行了单独的军训,无法与其他新同学一同度过这重要的磨合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鹏来之前想过,通过军训表现好加以结交朋友,但辅导员的话无疑浇灭了他的期待。

随后,校外军训也确实在其他同学参加集体军训的同时进行。好不容易度过了军训期,学期正式开始后,张鹏等六人加入了原本已经熟悉的6班集体学习生活。

这让班级其他同学感到意外,因为从未听说过会有所谓的“插班生”进入。而张鹏等人本身对学院情况也缺乏了解,显得比较落后。

王杰老师介绍他们是插班生后,同学们理解为其中可能有成人高考生或修双学位的情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意识到张鹏等人的古怪之处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他们几乎从不交作业,也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班级活动。这对于一个“插班生”来说难免显得很反常。更让同学费解的是,张鹏似乎对整个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

他从未去过校园内的重要场所,如食堂、图书馆或运动场。同学中有一位很善良,常帮助张鹏转达各种班级信息,但对方总是回应模棱两可。

同学不明白,作为插班生,为什么他对学校环境了解那么少,从未参与过任何集体活动。更奇怪的是,他从不交作业,似乎根本不在乎学习成绩。

此外,同学也发现张鹏平日留在教室里,完全没有校外的社交生活。这样的行为模式,与其他正常学生截然不同。

同学对张鹏等人身份的揣测越来越深。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他们终于发现了真相的一角。

没有学生证没有学生卡

一天在教室,同学注意到张鹏拿出了身份证,上面写明他并非本校学生。而同学之前在校内各个场所也从未见过他的身影,这就解释他们为何对校园实地情况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同学旁敲侧击询问张鹏,才知晓他们根本没有学生证和学生卡,没有这两样东西,就不可能进入学校的一些场所。

由于无法拿到学生证和学生卡,张鹏对整个校园环境都知之甚少,常觉得自己像格格不入,度过的每一天都很煎熬。

有些时候,他忍不住想问问辅导员王杰,为何自己的待遇会有这么大差异。于是,张鹏便找过王杰查询原因。

但王杰给的答案极为敷衍—"你自己不清楚来路吗,是特殊渠道,当然不同了。"简单几句就结束了对话。

这让张鹏无法再追问下去,他心里明白自己的特殊但又不得其解。由于内心惶恐和无措,张鹏也不再向学校要求任何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长时间的“被孤立”让张鹏很是崩溃,眼看着周围的同学都能够参加运动会、学术讨论会、文艺汇演,也多半需要学生身份信息才能报名。这令张鹏深感遗憾。

他渴望和其他同学一样,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拓展人际网络,锻炼体魄与头脑。体验青春对自我提升的意义。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张鹏渐渐意识到这般期盼不符现实。他也明白没有资格享有普通同学应有的权利。

比如有一次,同学们即将展开户外长跑训练,张鹏强行跟了上去。但过没多久,其他同学纷纷质疑他的身份,最后教练也不得不叫他离开。

回望窗外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场,张鹏只觉得自己如同被排除在外的局外人。这一隔阂时刻提醒他,被贴上的“特殊”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来张鹏越想越不对劲,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是不是因为自己不是通过正常渠道考入武汉大学,所以才会被区别对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高考结束后,张鹏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考入重点大学的希望已经破灭。但作为孩子唯一的希望,家人不顾高额开支,通过一位中介人介绍找到了陈东。

陈东承诺可以通过“特殊渠道”为张鹏办理入学手续,家人也交了15万的“学费”。尽管价格高得离谱,家长仍决定为了孩子的未来,这15万花就花了。

果然没过多久,张鹏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来到武汉报到。但“特殊渠道”之下,他的处境也随之不同寻常。

除了校内各种活动无法参加外,学费情况也远超正常水平。每年1.5万学费和3,500的宿舍费,是正规生费用的数倍。

其实这些年,张鹏不是没有怀疑过教导员,但是当年发生的一个意外,让他就算有疑问,也不敢再去问导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他们寝室的一个学生因为一直没有学生证学生卡,就去问了陈东,想知道为什么别人都有,别人都能去食堂吃饭,自己寝室的这几个人都不能。

没想到这原本是正常的询问,陈东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对这个学生破口大骂,一直骂这个学生“花钱进来的”,结果还这么多事,而且让张鹏没想到的是,陈东骂完这个学生之后,直接给这个学生办了退学。

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导员,竟然能直接让一个学生退学?其实当时这件事就已经有蹊跷了,但是张鹏等人一看,这搞不好就容易被退学,还是老老实实的忍着吧。而直到临近毕业,张鹏等人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骗局曝光

四年光阴似箭,在武汉大学的最后一年即将结束。与年初不一样,张鹏渐渐适应校园生活,并在学习中收获良多。

这四年,他以恳切的心情参与教室交流,听讲师精心授课,也通过课后自学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积累让他对未来生涯再生信心。

更重要的是,张鹏在此期间结识了几位可靠的好友。同伴之间互相扶持,让他的大学时光添几分颜色。

然而,就在毕业在即的时候,张鹏发现情况不对。其他同学已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只有通过论文检查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自己却不知论文一事,也没有老师指导这个重要环节。与往常学习策略不符,这让张鹏感到疑惑。

张鹏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在毕业论文问题上的区别后,立即去找校领导了解情况。校方随即进行调查核实。他们从招生档案了解,四年前张鹏的高考成绩根本不足以取得本校录取分数线。

由此推断,他入学的渠道存在问题。校方随后询问张鹏当年的辅导员,却发现对方已离职不明去向。

这一系列操作又使校领导怀疑张鹏当年入学的合法性。他们要求提供入学的证明文件进行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张鹏拿出的录取通知书,校方只一眼就发现上面的公章并不不是真的。这一发现震惊校内外,校方随即展开全面调查。

随着调查深入,事件真相水落石出。警方最终将这起案件定性为大规模学历诈骗。

原来当年张鹏高考失利之后,母亲看着儿子失落难过的样子,也十分揪心。就在这时,张鹏的父亲带来了好消息,声称通过认识的人可以让儿子“破格”入读武大,只需支付一笔“好处费”。

然而,这笔“好处费”高达十五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不轻。张鹏也隐隐有些担忧,但看着父母期待的神情,他没有表露出来。

随后,张鹏父亲先后缴纳了八万和七万的两笔款项。终于,录取通知书到手的那天,张鹏父亲看到录取通知书上有学校的公章,也有儿子的名字,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甚至为了儿子,老父亲还大搞了个升学宴,邻里亲戚都知道,老张的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张鹏当时心里一直很难过,他觉得家里花了15万让自己读大学,这可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钱都给了,自己能做的只有好好读书,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报答父母。结果让张鹏万万没想到,自己这四年读了个寂寞,根本没被学校录取,骗子骗走15万之后就人间蒸发了。

东窗事发后,警方立刻着手调查,发现陈东等人设计完美,搭建假校对头,伪造证件有。他们以“买学入学”的名义欺骗超过20名学生家长,骗取了数以万计的“学费”。

这批学生被套入陷阱后,才知原来自己根本就没有成为合法学生的资格和权利。四年努力都宣告无效,毕业证也无法取得。

如今,一切都晚了。多年辛苦付出也无济于事,4年的青春,就这样浪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