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入伏时间确定,是加长伏?老人说与往年大不同,有何讲究?

俗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随着夏至节气的到来,三伏天时间也就确定了。

所谓“夏至三庚”,指的是夏至后的三个庚日。庚日是天干中的一个,而天干有10个,为此每隔10天就是一庚,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而今年的夏至是在公历6月21日,是庚午月丙辰日。以此推算,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公历6月25日,庚午月庚申日;第二个庚日就是公历7月5日,庚午月庚午日;第三个庚日就是公历7月15日,辛未月庚辰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是在公历7月15日。而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也就出来了,从公历7月15日-8月23日。具体如下:

初伏时间:公历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时间:公历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时间:公历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看得出,今年的初伏和末伏时间是10天,而中伏时间是20天,这样的三伏天总计有40天,民间通常认为是“加长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中伏有20天,也有10天呢?

这是因为末伏时间确定时也是根据庚日来计算的,不过是根据立秋后第1个庚日来计算,为此中伏到末伏相隔的天数不固定。一般来说,夏至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10天,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

而最近几年,中伏的时间往往都是20天,也就是加长伏,这也预示着这几年的三伏天热的时间都比较长。

不过,老一辈人说,今年的三伏天有点不一般,3个特点需要注意。哪三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三伏天的3个特点

首先,今年入伏在农历六月份,古人称之为“晚入伏”。俗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而今年的入伏时间是在六月不是五月,为此今年的三伏天大概率就会比较炎热。这一点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其次,今年的三伏天又是一个40天伏天,为此民间认为这一年就是“加长伏”。加长伏的特点就是热的时间长,而且中伏20天是一年里最热的时间段,此时段一定要注意防暑。

最后,今年的三伏天属于“母伏”。正所谓,“公伏凶,母伏爽”,而母伏往往意味着今年的伏天里雨水较多,持续降雨时间长,一方面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涝灾的可能,也是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

看得出,今年的三伏天确实有点不一般,大概率会比较热,而且降水也多,为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高温高湿出现的各种疾病,以便安稳度过夏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随着夏至的结束,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也就确定了。大家可以根据伏天时间,进行农事活动的合理安排,减少自己在最热的时间里进行室外工作,以保证身体健康。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今年三伏天的时间问题了。话说,你觉得今年的三伏天会很热吗?你准备好迎接三伏天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三伏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