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一个行星级的磁场,它可以有效地抵御太阳风以及其他宇宙射线的侵袭,对于地球上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众多生命来讲,地球磁场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我们免受来自外太空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的磁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借助遍布世界各地的地磁观测站,以及运行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等观测途径,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地球磁场的变化趋势。

科学家发现,近180年以来,地球的磁场强度在整体上一直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与180年前相比,全球磁场强度已下降了9%左右,并且仍在持续下降,观测数据表明,这一现象并非均匀分布,在地球不同区域的减弱程度也不同,其中“南大西洋异常区”(SAA)的磁场强度下降最为显著,甚至还表现出了磁场分裂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火星之所以会成为一颗荒芜的星球,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久很久之前,它就没有了行星级磁场,那么,如果地球的磁场强度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地球未来会火星化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需要知道的是,地壳之中存在着大量的磁性矿物,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它们中的一部分被保存在火山岩、沉积岩之中,这些磁性矿物在冷却或沉积过程中会被地球磁场磁化,进而记录下了岩石形成时期的地球磁场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知古地磁场记录表明,在大约38亿年前,地球就已经拥有全球性的磁场,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地球磁场强度经常会发生大幅度变化,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现象就是“地磁倒转”。

顾名思义,所谓“地磁倒转”,就是指地球的北磁极和南磁极倒过来了,在此过程中,地球的磁场强度先是会不断下降,当降到一定程度时,磁场强度又会逐渐增强,在“地磁倒转”完成之后,磁场强度最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根据已知古地磁场记录,在过去几十亿年里,“地磁倒转”事件已经发生了数百次,其中距今最近的一次,发生于大约78万年前,这被称为“松山-布容倒转”(Brunhes–Matuyama revers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表明这些事件在地球上引发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利用已知的古地磁场记录对“松山-布容倒转”事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此次事件中,全球磁场强度确实出现了大幅下降,但即使是在强度最低的时候,地球磁层的顶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仍然相当于地球半径的3倍左右,作为对比,现代地球磁层的顶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大约为5至7万公里。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地磁倒转”事件之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应该就是因为在这些事件中,地球磁场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依然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日子里,就算是地球磁场强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地磁倒转”事件,也不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如果这样的事件再发生一次,也不会对地球上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众多生命造成多大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能确定当前发现的全球磁场强度下降,就是“地磁倒转”的“前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研究表明,从过去的9000年的古地磁场记录(如上图所示)可以推测出,当前发现的全球磁场强度下降应该只是一种在过去反复出现的现象,这并不意味着即将发生“地磁倒转”,按照以往的规律来看,此次全球磁场强度下降并不会持续多长时间,预计在大约300年之后,这种趋势就会停止,而前文提到的“南大西洋异常区”也会消失。

综上所述,几十亿年以来,尽管地球磁场一直在变化,甚至还会出现“地磁倒转”这样的极端情况,但从整体上来讲,地球磁场从未消失,它一直在默默地保护着地球上的众多生命。

关于地球磁场的产生机制,目前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几乎都是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地球有一个炽热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乐观地认为,在地球核心冷却之前,地球的磁场都不会消失,地球也不会火星化。而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即使是最坏的情况,地球核心的冷却,也是好几亿年之后的事情,所以现在的我们不必为此太过担心。

可以想象的是,在几亿年后,人类的科技水平应该已经高度发达,可以轻松解决地核冷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