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6号探测器在6月2日准确着陆于月球背面的神秘南极·艾特肯盆地,此次壮举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采样。嫦娥6号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了历史性的采集任务。

6月4日上午,嫦娥6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背面土壤采集任务,并成功升空进入环月轨道。按照计划,大约20天后,它将携带珍贵的月球背面土壤样本返回地球。这一壮举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更是全球瞩目的辉煌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共同开展月球开发项目的消息,俄罗斯已多次提及。早在2021年3月,两国已签署协议,计划共同建立月球空间站。此举契合我国外太空技术与探索的初衷,深化与友好国家的合作,共同迈向未知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尽管中俄双方曾达成合作意向,但俄罗斯方面的态度并不积极。从2021年至2023年,中俄在月球和太空联合探索方面的进展缓慢。直至2023年11月底,俄罗斯媒体才宣布批准与中国共建月球科研站的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考虑到当前的种种迹象,该协议后续可能会有进一步补充。或许当时的俄罗斯还在权衡利弊,并未迅速付诸行动。嫦娥6号刚返回,俄方就再次宣布批准与中国共建月球科研站的协议。尽管中俄是战略伙伴,但在月球探索上,俄罗斯似乎有所保留。

依我之见,俄罗斯采取此举,极有可能是出于两方面的深思熟虑:一方面,他们可能想借此达到某种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中俄合作探月项目的技术和经济考量,俄罗斯近年对此项目并未展现过高热情,多限于舆论试探,期待中方更主动。然而,随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显著进展,俄罗斯感到压力,因他们原本引以为傲的技术对中国而言已非必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已凭借卓越成就证明了独立探索月球也能取得重大突破。未来,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俄罗斯也意识到,面子不再重要,加强与中国合作才是明智之举。因此,俄罗斯需主动靠拢,争取更多太空和月球战略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深信俄罗斯现在的选择实为明智之举。在各国以利益为先的现实下,中国探月实力已然位列世界前茅。美国自食其沃尔夫法案之果,加之中美紧张关系,合作已无望。这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难得机遇。若错失此良机,实乃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