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读书能带来思索、思索能带来顿悟。顿悟的瞬间,一日三秋。”人文观察纪录片《文化中国行——在书店遇见自己》将于今日20:20在北京卫视开播。

《文化中国行》系列纪录片以纪实拍摄的形式,聚焦北京的各种文化场景,包括书店、博物馆、演艺空间等,以鲜活的采访视角,展现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市民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本期第一集以北京卫视记者的第一视角,探访北京不同类型的书店——我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学术书籍为主的大型文化书店风入松书店、以及独具北京特色,在共生院里“诞生”的“可能有书”书店。这些书店各具特色,记者采用蹲点的形式,在各个书店里采访不同的来到书店看书的人,通过他们的感悟、他们的体会,让观众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淀区,风入松书店,位于北京大学南门东侧,是一家由北大教授王炜先生携一批文人学者创办的以学术书籍为主的大型文化书店,创办于1995年10月,曾于2011年6月2日歇业。就在今年4月1日,这间老牌网红书店再度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新开业的风入松明亮、优雅,读者可以边喝咖啡边看书,现在经营这家书店的老板说:“书店不怎么赚钱,但是人活着是要有趣味的。看着大家齐聚在这个书店,就说明还有书在被人读,还有人在读书,还有人是读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西城区,有家我国最早的国营古旧书店——中国书店琉璃厂店,装修就颇具有国营店所特有的古典气息,店里的人不算多,相对也都年长一些。有年逾花甲的可爱奶奶,由于年轻时候渴望学习而没有实现,现在有时间了总想多看看,多学学,看得也杂,历史类、传记类甚至《山海经》都看,奶奶说:“看不懂也翻翻,如果生活中没有时间学习的话,那该多么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坐在地上看书看的津津有味的“小孩哥”,他最爱看神话故事和漫画形式的历史书,看进去的时候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饿了才会出去一趟”。酷爱看书,看起来像个“学霸”,他却一本正经表示,我是“学酥”,表面看似学霸,其实一碰就酥,临走时还颇为遗憾地说“这里的书被我看的差不多了,想找个想看的书都比较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来了几十年的常客,新东方合伙人之一王强,由于长期光顾,店员都对他像老朋友一样熟悉,会为他介绍一些新书,也会为他留意一些再版的老书,打包的时候,王强还会幽默说道:“知识就是力量,我常年买书、拎书,不常锻炼就有肌肉,这也叫‘书中自有大肌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摄到第三天的时候,有一位顾客吸引了摄制组的注意。这是一位背着背包看起来风尘仆仆的男性,经询问,他是一位老师,刚回北京就来到书店为自己的学生找学习资料。当被问到是否从小就爱看书时,这位稳重的中年老师竟然瞬间热泪盈眶,他讲述自己因为知识而带来的精神上的自信和满足,这份动容深深的感染着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许可,导演组跟随这位老师一起来到了他的家中。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书屋”,不大的房间里放眼望去全是书和书写用的纸张,最夸张的是家里的冰箱也被当成了书柜,满满三层全是书,这样的场景令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但看着这位老师因讲述而发亮的眼睛和不好意思中却带着骄傲的神情,顿时觉得,这也许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食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问到书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时,他思考片刻后说“它是安神剂,也是醒脑丸,每当我觉得我与这个时代有距离的时候,我就会去看书,它让我安心。”

所以,为什么还要看书,还要去书店看书呢?爱书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如果把人生看做一个航线,那么书店就像是一个码头,我们过一段时间,或者过一段旅程后,总要到码头停靠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上点物资,然后才能向远方,再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城市的各个地方,还有着不同的书店和读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上演着与书的故事。摄制组在第三家集书店、咖啡店、自习室、包子铺于一身的综合阅读空间“可能有书”里又会遇到什么人?哪家书店会是你的心头好?你又会在哪里,与哪本书不期而遇呢?今晚20:20北京卫视《文化中国行》——在书店 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