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00年的廊坊大捷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大捷?这个大捷大到什么程度?这个大捷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八国联军为什么要进攻北京?廊坊大捷和慈溪的对外政策有着直接关系!1900年1月,慈溪发布了有关义和团的诏令,打算利用义和团团民来对付西方列强,慈溪一句话给了义和团合法身份,算是半武装力量,随后义和团团民到处焚烧洋人教堂、拆除洋人铁路、S洋人,当然这里面的不少义和团团民都是抱着顺手牵羊的心态,不拿白不拿,更何况慈溪都发话了,各地县府也不管,说实话,我在当时我也要加入,然后跟着义和团顺几件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京师周边基本上都扫的差不多了,四五月,数万义和团团民就从直隶各地汇聚京师,义和团团民们又盯上了东郊民巷的这些使馆,这些洋人聚集生活的使馆区的油水才大,11国公使担心清军保护不了自己,于是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自备卫队保护使馆的要求,几经协商下来,答应每国可以派30人。

5月31日,英国79人、俄国79人、法国75人、美国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组成的卫队乘坐火车进入北京东郊民巷使馆区。6月3日,又有德国51人、奥匈32人乘车进入北京东郊民巷使馆区。八国进去东郊民巷使馆区的卫队人员共计432人。

6月9日,慈溪调亲信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进京,10日又任端亲王载漪出任总理衙门大臣,随后下令京师周边的十万义和团团民进京,这些进入京师的义和团团民将使馆区团团围住,使馆区和外界的联系彻底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商议后决定组成联军进入北京保护使馆。

在上述情况下11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2066人(以英德俄三国为主,英军915人、德军540人、俄军312人、法军158人、美军112人、日军54人、意军40人、奥匈军25人,也有说法是2088人,总之先遣队大概有2000人左右)组成联军先遣队,有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搭乘三列火车前往北京,还有大批各国联军还在来的路上,后期增加到数万,巅峰时候12万人,其中日本俄国英国三国最多,日本人数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国防大学《军事历史研究》第三期《谁让西摩尔远征军止步》一文研究指出,11日下午联军到达廊坊以南的落垡火车站时,首次遭数千义和团团民围攻,联军在列车上可以用机枪和炮射击,义和团团民无法靠近,联军又躲在列车内,义和团没有攻坚无期,义和团在遭受挫折后撤走,此战联军无一人伤亡。但前方铁路已被义和团团民拆除,联军无法乘车北上,联军停在廊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日上午,义和团团民们攻打了联军的加水站,负责看守的5名意大利士兵阵亡。随后,义和团团民又继续攻打落垡火车站,这次两名英军受伤。

18日下午,上万人的义和团团民在清军配合下向被困廊坊的联军发起进攻,但是主要还是义和团团民冲在前面,清军在后方。义和团团民手里没有多少热武器,简直就是联军练习的靶子,上万人围攻后,联军仅仅阵亡7人,受伤57人。联军机枪一梭子下去,义和团团民的伤亡就比联军加起来伤亡都要高。这场战斗是廊坊大捷的主要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联军遭受重大损失,于是西摩尔下令联军回撤天津,并在22日攻占了武库镇,获得补充困守,等待援军的救援,22日至24日,清军聂士成部和甘军两部主力围攻武库,联军又伤亡了60多人,25日,援助西摩尔的1000多名俄军到达武库附近,双方打退了清军的进攻,26日,西摩尔率领的联军退回天津租界。

从11日联军组成先遣队出发至26日返回天津租界,历经在廊坊、武库等多地的几次重大战斗以及零散的战斗后,2000多人的联军共计阵亡62人,受伤232人。这就是历届半月的战斗中联军的总计伤亡情况,加起来伤亡总计300多人,对于2000多人的联军来说确实是受到了重创,不然也不会退回天津租界。而义和团团民和清军伤亡千余人,这就是差距。

西摩尔的联军之所以退回租界一方面是因为在前进的路上受到了重创,并且携带的寄养装备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义和团团民实在是太多了,两千人就算装备精良也挡不住这么多义和团团民。

虽然义和团团民和清军一起取得廊坊大捷的胜利,但是还是没能挡住联军进入北京的计划,只是推迟了联军进入北京城的进程。半月后,数万各国联军抵达大沽口附近,以日俄为主体,随后攻占天津。8月2日,2万多名联军组成后向北京进发,这次联军数量是联军先遣队的十倍,准备又充足,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廊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14日,联军向北京城发起总攻,两日后便攻占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溪带着一众人西逃,为什么要西逃而不是退回关外,因为此时的关外不是几十年前的关外的,一方面关外已成为俄日的势力,另一方面此时的关外老百姓过的也不好,别到时候被一锅烩了!所以只好向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