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重庆一小区,3岁孩子被妈妈从22楼扔下致死,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有一点,那就是情绪稳定太重要了,人在情绪失控时虽可能无所顾忌,什么事都敢做,但绝不应该让无辜的生命成为冲动的牺牲品。

3岁的孩子被母亲从22楼扔下身亡,按照警方通报是说,孩子的母亲,何某,37岁,在家突发躁狂,持菜刀将婆婆砍伤后,把孩子扔下来。

心理学大师丹尼尔·戈尔曼说过,“情绪的稳定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允许我们在风浪中保持航向,不被激情的波涛所吞噬。”

什么意思?

情绪稳定就好比是船上的锚,能帮你稳住自己,不管外面风浪多大,你都能保持清醒、不翻船。要是情绪不稳定,那就像船没了锚,一个浪头打过来,你可能就翻船了,而且还会伤害到船上的其他人,就像重庆这个妈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就是,她的行为不仅让一个3岁的孩子失去生命,伤害了整个家庭,甚至还会让自己受到法律的严惩。

情绪稳定不仅是一个成年人要具备的,更是一个孩子也应该具备的,我一直在讲,孩子情绪稳定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具备这个能力才能坦然面对学习上的以及人际关系上所产生的所有困难。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情绪的稳定呢?就三招,家长做到了,孩子就具备了。

第1点,家长得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什么安全的环境,我换一个说法,就是指一个让孩子感到心理和情感上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心里舒坦,想哭就哭,想生气就生气,不憋着,孩子不会担心被责骂,这就是安全的环境。

第2点,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跟孩子一起扮演角色或者模拟一些场景,教会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高兴、难过、生气等等。然后,告诉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比如深呼吸、数数或者找人帮忙,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第3点,其实孩子很多时候都是跟家长学的。所以,家长自己得先做好榜样,遇到事情要冷静,别动不动就发火。这样,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慢慢地也就能学会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了。

虽然,家长知道要培养孩子情绪稳定,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不知道,情绪稳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它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人际关系良好,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更加得体、友善的行为。

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学习更专注,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往往也会因此得到提升,简单来讲,情绪稳定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在《妈妈是超人3》这档节目中,邓莎的儿子大麒麟向观众展示了情绪稳定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面临冲突和误解时,大麒麟在邓莎的引导下,学会了如何平复情绪、表达歉意,并最终与小伙伴和解。这个过程不仅增强了大麒麟的社交能力,也为他未来的情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情绪稳定是重要的,但不可能所有家长都能做到,所以,我们还需要教会孩子另外一个技能,那就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具备情绪稳定的能力,这一点在找对象的时候特别需要,你肯定不希望你的孩子找一个冲动起来什么事都敢的对象吧。

那么,如何判断呢?很简单,就是看。

一看态度。当面临压力或困境时,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会表现出冷静、理性的态度。他们不会轻易崩溃或失控,而是能够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应对问题。因此,可以注意观察对方在压力情境下的反应,以此来判断其情绪稳定性。

二看表达。情绪稳定的人通常能够以平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不会经常发脾气或采取攻击性的行为,而是能够用理智和同理心来与他人沟通。

三看经历。一个人的过往经历往往会对他们的情绪稳定性产生影响。通过与交流,了解他们过去的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中的反应和应对方式,可以间接地推断出他们的情绪稳定性。

这起重庆小区的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情绪控制的无力与恐惧。当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或许会轻易地指责那位母亲的失控与残忍。然而,当我们深入反思,我们是否也曾在某些时刻,被情绪所驱使,做出了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情绪,就是一头野兽,它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当环境适宜、刺激足够时,它便会跃然而出,将我们吞噬。我们常常将“情绪稳定”挂在嘴边,却很少真正去理解和实践它的真正含义。情绪稳定,并不仅仅意味着不发脾气、不冲动,更意味着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如同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船只。情绪稳定,便是我们的锚,让我们能够在风浪中稳住自己,不迷失方向。而当我们失去了这份稳定,便会如同那艘无锚的船,随时都可能被巨浪吞没。

所有人都应该在类似重庆事件中实实在在地吸取教训。情绪的稳定,不是说说而已,它切实关乎着每个人的命运,每个家庭的幸福。

我们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只有这样,当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去保护那些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人和事。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家人的责任。

您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