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作为全球开凿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内外、联通古今,促进了流域内儒家文化精髓与南北城市文明的极大融合,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其中,大运河(山东段)地处大运河中枢区段,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遗产,8段河道、15个遗产点入选大运河遗产名录。沿线拥有南运河德州段、中河台儿庄段、汶上南旺分水枢纽、东平戴村坝等诸多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核心区为运河主河道流经的18个县(市、区);拓展区为沿运5个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

为讲好千年运河故事,山东做了哪些工作?

统筹合理规划

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

大运河为山东带来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做好资源开发的“硬性准备”工作,山东统筹推进文化遗产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实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抢救和修复工程,加快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最大程度保持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公元608年,伴随着永济渠的开通,德州市开启了运河文明序幕,进入了大运河时代。德州段在大运河山东段中开挖最早、历时最长,拥有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态的古运河河道风貌。2021年8月,德州市组建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全面启动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工作。自指挥部成立以来,编制完成《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陆续完成《德州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整体构建了“一廊六片”的总体布局。

2024年1月起,济宁市施行《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方面的专门法规,为济宁市大运河岸线资源保护管理和港航物流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2008年以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南旺枢纽工程遗址进行不间断考古发掘,并于2014年建成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是明清时期的泇运河裁弯取直后,保留在台儿庄城区内的一段古河道,被誉为“活着的古运河”。2020年7月,台儿庄区积极争取文保专项资金,实施了大运河台儿庄(月河)段驳岸修缮保护及安全防护栏加固工程。修缮后的古运河保护传承了大运河文化遗产,再现了沿运历史名城的真实风貌。此外,通过加强对大运河台儿庄段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编制保护规划,成立专门保护机构,落实专门管护人员,建立大运河监测平台和档案数据库等,实现了对遗产区24小时监管。

强化文脉传承

推动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近年来,山东坚持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大运河(山东段)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大运河文化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结合时代要求,讲述运河故事,传播弘扬运河精神,激活运河记忆。

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在聊城市交汇,留下大量运河相关遗迹。围绕运河,聊城诞生了众多民间艺术,山东快书、八角鼓、东昌木版年画、葫芦雕刻等闻名遐迩。诞生在运河畔的八角鼓曾随运河断流而衰落,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危局。为挽救八角鼓,近年来,聊城组织人员挖掘整理八角鼓曲调、剧目,并向八角鼓演唱名家拜师学艺。2021年底,聊城启动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2023年5月,修葺一新的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重新开放,成为传承弘扬运河文化、向世界讲好运河故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京杭大运河泰安段是明清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中,戴村坝及小汶河(含泰安段)被列入遗产点。泰安市深入挖掘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加大运河文化遗产考古研究与保护展示力度。加强对运河文化、运河艺术、运河故事的研究阐发,促进运河文化与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深度融合。立足泰安实际,建设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宁市任城区持续打造“运河记忆”项目,古运河沿岸文化资源丰富,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以及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2公顷。作为一条传统街区,竹竿巷堪称济宁运河文化的缩影,白铁灶、陈大刀、林家湾、马大兴……一个个名字成为独特的文化标识,融入生活,融入日常。运河文化是活的文化,竹竿巷就是运河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

合理利用资源

培育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新时代的大运河(山东段)愈发显示出勃勃生机。山东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统筹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打造和旅游服务保障,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鲁风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在聊城临清市,当地组织开展“非遗+景区”“探索运河”及运河文化遗产研学游等活动。魏湾镇以贡砖传承基地为载体,打造“工厂+博物馆+传习所+研学游”一体化平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被评为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培育非遗工坊带头人、乡村文旅能人600余人。目前,临清贡砖已与故宫博物院、清西陵、北海公园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年销售额超500万元。

走进位于泰安的大宋不夜城,除景区主打的宋文化主题,当地还将运河元素融入实景演艺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游客全方位展示东平运河文化。同时,当地巧打“运河牌”,在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编制了百里运河风情游线路,串联起运河之心戴村坝、千年宋城、安山古镇等。此外水浒影视小镇、东平湖生态旅游小镇等一批运河文化特色小镇已颇具规模,戴村坝、洼里小镇、万里故居、东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都已成为重要观光景区,往来游客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推动“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新建了一批文化展馆,策划了丰富多样的非遗活动展演。走进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10余处京杭大运河流域内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店铺被生动还原,600余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式招幌令人应接不暇。而在古城内,诸如此类的文化展馆有40余座。每逢假期,台儿庄古城便会组织开展一系列非遗类演艺活动。近年来,景区“链接”元旦、春节、元宵三大节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节庆品牌,“到台儿庄古城过大年”成为枣庄文化和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大运河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蕴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密码。历经十年蝶变,千年运河正从历史流向未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韩雨婷 策划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