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房前屋后整洁了,环境卫生变好了,庭院绿树成荫、花香弥漫,这样的生活真幸福。”惠州市汝湖镇大良村大坑小组村民高德尚说起村里的变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近期,惠州市汝湖镇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领域,紧抓关键环节,明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攻方向,以基础整治、绿化美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为重点,统筹振兴乡村,让城乡颜值“更高”、底气“更足”。

如今,走进汝湖镇的乡村田野,干净宽敞的街道、温馨洁净的农家小院、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新怡人的空气……处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了解,汝湖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党建+”模式,切实激发工作“动能”、增强工作“势能”、提高工作“效能”。汝湖镇发动成立了23支志愿服务队伍,设立每周三为“全民卫生义务日”,每周五镇机关党支部、各部门组织大扫除,每月第二周星期三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日。

今年初,东亚典型村率先成立“红棉”志愿者服务队,吸收多方力量联动参与美丽圩镇建设,提升群众参与攻坚战的积极性、主动性,成立以来共开展志愿清扫行动13次,共清理垃圾约13.4吨,入户宣传发放传单共约300份。

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乡村风貌,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汝湖镇多措并举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今年初,汝湖镇组建了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将全镇划分6个督导片区,从全镇抽取57名专职人员交叉巡查、指导工作,并建立督查机制,机动、灵活、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督察工作,对各村村居人居环境“死角盲点”形成问题清单,督促开展专项整治,限期完成整改,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到位;还大力推行评比模式,积极开展“和美乡村”等评比活动,树立一批优秀典范、美丽标杆,让示范带动宣传、引领整治,针对履职不力的村居将按季度实行挂牌“后进村(社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持续发力,常抓不懈,长治长效。”汝湖镇党委副书记李小海介绍,作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汝湖镇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广泛动员全镇23个行政村试行“积分制”,设志愿服务、门前“三包”、乡村建设等指标对辖区村民按户累计积分,将兑换点设置在村委会或小卖部,村民们随时可前往兑换等值礼品,如电饭锅、洗衣液等日用品,使复杂的村民自治行为数量化、可考核,实现“积分改变习惯、美德深入人心、邻里关系融洽、树立文明乡风、全民共建美丽”,走出新时代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风貌。

据介绍,汝湖镇还按照绿化美化美、庭院整洁美、分区秩序美、庭院文化美的“四美”标准创建美丽庭院,以党建引领推动为核心,联合妇联发动妇女群众,引导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美化改造,开展清理垃圾、整理杂物、植树栽花等行动,评选出87户标兵户。

此外,汝湖镇还利用博士驿站资源优势,以惠州学院生命科学院博士专业团队为核心,打造“博士教授团队+园林系在校大学生+镇林业技术专员”技术人才服务团队合作模式,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提供绿化种植设计、长效管护技术指导,试点打造“美丽庭院+”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文、图 记者 杨锦强 通讯员 曾嘉龄 蔡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