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楼梦》,可谓是一出女儿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淋漓绝唱,而贾府的兴亡,紧紧系在身为贵妃的贾政长女贾元春身上。

当贾府享受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骄奢淫逸与荣华富贵时,贾元春生活在巍峨的紫禁高墙之下,也是这么潇洒自如吗?

答案是否定的,贾元春的宫廷生活甚至可以用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来形容。

纵观整部《红楼梦》,几乎没有正面提及元春生活的细节,但实际上在这部处处是伏笔和隐喻的作品中。

作者曹雪芹已然在贾府中塑造了另一个人物来影射贾元春,提示读者她的真实命运。这个人是谁?其实就是宝玉身边的花袭人!

而这个真相,也是作者借了贾母和鸳鸯之口点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宵夜宴贾母怒斥袭人,一语道破天机

为什么说袭人是贾元春的“影子”?首先我们要一起来回顾二者的人生履历。

袭人起初并不是跟在宝玉身边的人,而是侍奉贾母的大丫鬟,后来由于很懂得讨主子欢心,侍奉又格外周到才被赐给了宝玉。

但成为宝玉房里的人以后,袭人很快转投了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从而在王夫人的默许下得到了准姨娘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身份可就跟普通的丫鬟不一样了,将来宝玉成为新的一家之主,尽管是姨娘而不是正房,袭人也已经实现了从侍女到主子的翻身,算是熬出头了。

那么宫中的贾元春呢?

按照书中提供的线索,元春初入宫时并不是妃嫔身份,而是作为女史官身份入宫,侍奉的对象是此时的太后。

而后面的情节也是大家熟悉的,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为贤德妃,获得了皇上的恩宠和重视。

作为皇亲国戚,贾府也就连带着开始享受真正意义上的荣华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恩惠家门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书中的皇帝与太后的势力之间有一个微妙的斡旋。

在《红楼梦》架空背景的设定中,皇宫的权力中心除了皇帝本人以外,还有太后的身影。

一方面,皇帝素来以“孝”闻名天下;另一方面,连妃嫔省亲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皇帝一个人拍板决定的,还需要由太后钦准。

其实暗示着权力不只掌握在所谓的天子一人手中,作为天子的母后,未过世的“老圣人”,还没有真正放权,手上还握着一定的权柄,是皇室的权威象征之一。

也就意味着元春本来在太后身边侍奉,结果摇身变成皇帝身边的红人,实际上也是阵营的变化,在皇帝面前邀宠,必然也就容易得罪先前的主子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元春是通过怎样的契机从太后身边的女官成为皇帝的妃嫔?

皇帝有后宫三千佳丽,为何忽然对一个女史官青睐有加?书中并未明确交代,我们不得而知。

可也不得不承认,元春身份的变化同袭人实在是太相同了,袭人也曾跟宝玉“初试云雨情”,从而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

元春又是如何,这一点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作者曹雪芹的故意为之?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我们还要再注意一个细节。元春在书中有一次浩浩荡荡的省亲,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

贾府为了迎接贵妃娘娘,极尽所能尽显奢华与排场,甚至专门建造了一座大观园。

只可惜宫规森严,后半夜元春便依依不舍地同众人告别回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袭人同样有一次“省亲”的剧情,也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

袭人此次回家是为了母亲的丧事,王夫人特意关照安排,给袭人配了马车侍从和体面的衣服首饰,可谓是风光回乡。

袭人的这一套行头和排场自然也在家人面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袭人也借此机会,趁机昭告了自己已经是荣国府宝二爷名义上的姨太太的身份,可谓是羡煞旁人,风头无两。

不过在另一头,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贾府阖家团聚的节日,袭人由于“风光回乡”而不能侍奉在宝玉身边,贾母知道了后便面带愠色:“袭人怎么不见?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

甚至随后又说出了更醒目刺耳的一句话:“跟主子讲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几句话,已经把贾母对袭人的态度彰显得淋漓尽致。

那么同样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回娘家,皇宫中的太后对元春省亲和贾府这番铺天盖地的奢靡排场又是作何态度,也就不难猜测了。

元宵节也是一年到头最隆重的节日,刚当上贵妃就在这么特殊的日子里大摇大摆地出宫。

不陪在皇帝左右,成何体统,真拿自己当凤凰、当人上人了?更何况,还是个背弃了老主子攀高枝的“凤凰”!

由此可见,元春的命运和真实处境,不过就是一个更加金贵的袭人罢了。

名义上是贾家出来的长女,到了皇宫之中,在天子面前仍然只是伏低做小的妾,不得不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写尽了这封建社会阶层与人性的荒唐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鸳鸯怒骂嫂子,实则是在影射做了“小老婆”的女人

贾母身边,除了走掉的袭人以外,还有一位尽职尽责的贴身丫鬟便是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