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马皇后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子、大明皇太子朱标因久病不愈而亡,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明太祖只得再立储君。

思来想去,已经60岁的朱元璋曾欲册立燕王朱棣为储君。

然而当他在朝堂上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之时,翰林大学士刘三吾率先站出来表示反对,他深施一礼后说道:皇孙年富,又系嫡出,孙承嫡统,天顺人和,古今通礼!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是个英明睿慧的帝王,他对皇子们的品性和能力了如指掌,而当再次面对立储大事之时,他还是非常认可燕王朱棣并有过册立其为储君的想法。

然而最终大明的第二任皇位继承人还是选定了嫡皇孙朱允炆,后来在小皇帝朱允炆和皇叔朱棣之间还发生了轰动史册的“靖难之役”,经此一役朱棣强势夺回了天子之位,成了大明的第三任君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举兵造反成功后,曾意外发现了一道朱允炆所留下的圣旨,读罢圣旨的内容,朱棣满面泪水,哭着仰天大喊道:父亲,你害得我好苦哇!

朱元璋深爱马皇后,二人的嫡子朱标自然就是最佳的太子人选

世人皆知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甚爱至笃的夫妻情谊,却不知朱棣之所以如此痴情,都是因为他的父皇朱元璋乃是一个情深义重的好男人。

素来身边不缺女人的朱元璋一生信爱并敬重着与他披荆斩棘、一同出生入死的发妻马秀英。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册封发妻马氏为大明正宫皇后,二人恩爱比肩、相濡以沫,共同诞育了5个儿子和2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355年,马秀英为丈夫朱元璋生下了嫡子朱标,朱元璋后来称吴王之时就将朱标立为世子,对朱标寄予殷殷厚望的同时还调集最有学识的文士对其加以悉心教导、多方培养

朱标自幼便接触了诸子百家经典和各类文学著作,而且为人宽厚和融、友善爽朗。

再加上马皇后是朱元璋最爱重的女人,因此当朱元璋一登上帝位,便册立了13岁的嫡子朱标为皇太子,既算是给爱妻马秀英吃了一颗“定心丸”,又让明朝有了一位堪称贤德的储君。

为了栽培朱标,朱元璋礼聘名士宋濂做太子朱标的老师,每当朱元璋有空闲时间,总会亲自提点教导朱标,意在让太子学会军务、为政、礼德和诗书方面的要领,尽早成为大明优秀的皇位继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行皆优的朱标不负众望,成年后就颇具君王的风范和不俗的涵养,他极富灵气又懂得安分守己,因此,这样一个令明太祖深感安心的太子很快就得到了监国的权力,而且在一众皇室兄弟之中威信极高,此外,皇太子朱标还受到了朝臣们的肯定和拥戴。

太子朱标不幸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再立储君

公元1391年,朱标奉父皇之命巡视陕西,这项任务被朱标完成得很好。

1年后,朱标结束巡视工作返回京师,不久后竟因为身体太多疲累而染上了风寒之疾,缠绵于病榻数月都不见好转。

公元1392年5月17日,大明太子朱标因病重不治而撒手人寰,明太祖朱元璋痛彻心扉、哀伤不已,命人厚葬了朱标并赐谥号为“懿文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值盛年的太子不幸病殁一事,给朱元璋带来的是一次沉痛的打击,安葬了朱标的棺椁后,朱元璋一连28天都没有上朝理政。

然而伤心归伤心、哀痛归哀痛,朱元璋擦去泪水、面对现实之后还是重新打起了精神,因为重新择选大明的继承人才是更重要的事,毕竟那个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已经60岁了。

除了朱标之外,朱元璋还有23个活到了成年并被封王的皇子。

在睿智明察的朱元璋眼中,除了那些资质庸钝、荒唐无道的皇子之外,还有12个素来一直表现颇佳的皇子。

在这12个优秀的皇子中,已被封为燕王的朱棣文武皆备、仁厚勇毅,他是除了朱标以外最令明太祖感到欣慰和满意的优秀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丧子之痛逐渐平息后,太祖朱元璋曾召集群臣商议再立太子一事,在朝堂上朱元璋问众臣子:懿文太子病亡乃举国之不幸,然而古称国有长君方足福民,今日朕欲立燕王为储君,众卿意下如何?

最开始大臣们都议论纷纷,不知道该附和还是该反对,最先站出来表态的是翰林大学士刘三吾,他启奏道:皇孙年富又系吾皇嫡亲血脉,孙承嫡统,古今通礼,实乃上上之选。

刘三吾说完之后,不少臣子也连声附和赞同,皆认为皇孙朱允炆可以成为大明的储君。

经过了一番思考和权衡,最终朱元璋还是认同了最为安全的立储规则“宗法制”,他根据这种能杜绝皇位继承而引发的危机及祸端的礼制将新的储君定为皇孙朱允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皇孙朱允炆时年15岁,已经成年的他虽然略显孱弱拘谨,但却在父亲朱标病重之时贴身伺候了2年之久,还被爷爷朱元璋评价为“诚纯至孝的皇孙”

新上任的小皇帝朱允炆手段凌厉,逼得皇叔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公元1398年夏,年迈的朱元璋自觉天年将尽,于是就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同时写下遗诏命皇孙朱允炆即位为帝。

几天后,太祖朱元璋殡天西去,21岁的朱允炆于公元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明惠宗。

年轻的大明新帝朱允炆是个没有治国经验且又温和腼腆的人,他上位后最希望施行理想的仁政,故此,他推行了一系列较大的变革,意在增强文官在朝政决策中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宏图,明惠宗朱允炆严惩污吏、宽刑省狱,革除了此前的一些弊政,历史学家们将明惠宗亲政之初施行的种种举措称为“建文新政”。

与此同时,朱允炆亦害怕那些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叔们会有异心,他开始考虑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如何削弱那些藩王皇叔们的实权。

不久,在一些文官近臣的建议下,年轻的惠宗朱允炆决定利用一些似有若无的“罪名”来逐个削弱藩王皇叔们的势力和权力。

于是在明惠宗即位半年后,一场蓄意已久的“削藩”行动徐徐展开,着实触动了朱允炆很多皇叔的尊严威望以及根本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削藩”大网撒开之后的1年内,接连有5位举足轻重的皇族藩王被废除了藩封,皇帝朱允炆的几位皇叔在遭到“清洗”后,不是被贬为庶人就是被禁锢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