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争权夺利,大家一定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权力似乎有着奴化一切的力量,世俗的权力往往让人变得无赖,渐渐磨灭人们温厚善良的本性。

诸多名人名言将权力描绘得如同洪水猛兽,使人们对其产生负面的联想,仿佛权力是“罪恶”的乐园,被灰暗和黑暗所笼罩。

历史上,总有许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鄙视和抨击权力,揭露其所谓的邪恶与黑暗。然而,在我看来,这些人要么是因为无力获取权力而因嫉妒对其心生怨恨,要么是自己内心黑暗却试图教化天下,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无私,掩饰个人的欲望。

试想,如果给予这些人权力,他们会拒绝吗?恐怕大多数人难以抵挡权力的诱惑。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在台上滔滔不绝,仿佛传递着真理的声音,但他们的说教往往充斥着谬论。这些人走下讲台后,便暴露出对权力的强烈渴望,可能远超我们任何人。

他们灌输给我们的权力观念是扭曲的,这种观念让争权夺利这个词背负了贬义的标签,使得追求权力和争取利益的人仿佛犯下了深重的罪恶。这其实是一种荒谬的偏见,既可悲又可笑。

这些人根本没有真正理解权力的本质,也没有看清我们为何要去争权夺利。

因此,接下来我要帮助大家摘下看待“争权夺利”这四个字的有色眼镜,让大家从内心深处理解争权夺利的真实含义。

权乃利也,不争弗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切,而没有权力则一无是处,只能任人宰割。即便你富可敌国,即便你心怀天下,当权者的一句话,也足以让你顷刻间灰飞烟灭。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之前提及的沈万三,他无疑拥有巨额财富,但结局却十分悲惨。究其原因,就是他的财富与权力并不匹配。

在封建社会,若一个人的财富和抱负没有强大权力的支撑,那就好比在浮萍上建起的城堡,看似坚不可摧、牢不可破,但实际上,一阵风就能轻易将其吹倒。权力即利益,这利益既包括财富,也包括实现抱负的机会。不主动去争取,就无法真正拥有和施展它。正因如此,唐太宗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冒着巨大风险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深知自己决策的风险性,争夺王位本就是一条不归路,要么功成名就,要么横尸街头。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李世民横死街头的可能性极大,但他仍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因为他明白,没有权力基础,他心中的抱负便无法实现;只有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为国为民实现理想。

最终,李世民诛杀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从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此后,他对唐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凭借自己的智慧开创了盛世,建立了不朽的伟业,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