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人民网沈阳6月22日电 通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监测,对评定为安全风险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无事不扰”,只在触发预警才进行“飞行检查”(即事先不通知被检查单位实施的现场检查),其他类企业仍按原来方式监管体现“无处不在”,这是今年大连市在食品生产监管领域实施“预警触发式”监管模式后的状态,据了解,这种监管模式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大连市将食品生产企业按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近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中发现一条本地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预警信息,该安全风险A级企业生产的海产制品在外地抽检中存在不合格项。市场监管部门在确认为有效预警后,第一时间启动食品生产领域“触发式”监管,对企业进行“飞行检查”。针对触发预警的因素,监管人员重点检查了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内容,并从加强原料把关、改进生产工艺、严格产品检验等方面,对企业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帮助企业及时控制风险,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据介绍,“预警触发式”监管模式利用并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监管”的优势,是一种基于信用分类和风险分级建立的智慧化预警触发机制。据介绍,大连市现有19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为提升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效能,大连市注重风险前置管理,先期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与信用分类管理办法,全面归集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和社会监督信息等19类企业信息,构建由32个评价指标构成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专业模型,同步完善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通过智慧化、信息化系统及平台等数字化手段,对预警信息进行归集,建立智慧化预警触发机制,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早期预警能力。

实施“预警触发式”监管后,大连市针对800多家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出台指导意见,在明确两年全覆盖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划定预警防线,做到无事不扰。对其他风险等级的生产企业按照原有监督检查要求开展监管。通过分类施策,推动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检查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进一步引导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级,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升了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