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解丽)昨日,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市应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云飞表示,今年以来,本市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人数实现了双下降。同时,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市未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人员伤亡事故。

高云飞介绍,今年1月1日到6月20日,全市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37起、死亡140人,同比2023年减少14起17人,分别下降9.3%、10.8%。其中,道路运输事故97起、死亡98人,同比2023年减少14起18人,分别下降12.6%、15.5%;工矿商贸事故38起、死亡40人,同比2023年增加1起2人,分别上升2.7%、5.3%;铁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2023年减少2起2人,均下降66.7%;特种设备事故1起。

在会上,北京市城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如刚介绍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情况。“城市管理部门结合市民需求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设充电设施接口32万个,已建设完成27万余个。截至目前,本市居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已达122万个左右。”李如刚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1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共发生电动车和电池类火灾210起,同比去年持平;其中,室内火灾由去年的13起减少到2起。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市未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人员伤亡事故。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给出了6月份以来本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情况:一共69起,其中,58起为电池故障,8起为车辆线路故障,2起为充电器故障,1起为外来火源。火灾均发生在室外,未造成人员伤亡。从涉及行业上看,涉及美团、饿了么、顺丰、叮当快药等快递外卖行业17起。从品牌情况看,起火电动车涉及九号、雅迪、新日等品牌。起火电池涉及超威、雅迪、天能等品牌。

李云浩特别提到,6月3日和6月7日,分别发生在西城区椿树园与朝阳区甘露晴苑小区的两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均发生在凌晨3点到4点之间,由于现场火势较大,引发了社区居民的关注,“所幸起火电动自行车都停放在室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均为电池故障。”李云浩再次提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不得超过48V,电动机输出功率不得超过400W,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同时,切勿在楼道、室内停放或充电。

同时,今年以来,本市共发生276起高层火灾,其中朝阳区84起,丰台区40起,海淀区31起,昌平区24起,通州区22起,大兴区19起,东城区13起,西城区10起,门头沟区9起,房山区6起,石景山区5起,顺义区4起,怀柔区、延庆区、密云区、开发区各2起,平谷区1起。从场所类型看,住宅建筑266起,占总数的96%。火灾原因以家用电器故障和居民用火不慎为主,主要包括吸烟、点香等行为。

据悉,下一步本市还将重点消除电动自行车销售、使用、停放、充电等各环节安全隐患,包括实施线上线下销售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产品质量抽检;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从场所分类、场所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火灾初期控制等方面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切实提升电动自行车初起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等。

此外,本市还将制作蓄电池故障损坏的简明识别图册,指导市民掌握基本的蓄电池自查方法,后续还将提供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专业检测服务,便于大家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伴随着汛期、暑期、旅游高峰期三期叠加,各类安全风险加大。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文旅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建议,市民暑期旅游不要前往未开发或未正式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野游”和探险游,严防迷路被困、无手机信号或遇突发情况给自身带来安全风险。同时,参加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时,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刺激,参与活动前请仔细阅读相关安全和健康提示警示,主动规避风险行为,拒绝参加无合法经营资质、存在安全隐患的高风险旅游项目。对于露营,要远离森林防火区、防洪泄洪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区,严格遵守野外用火、森林防火、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和露天烧烤等管理规定等。

对于暑期热门景区要迎来大客流的情形,周卫民表示,会督促热门景区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入口“应开尽开”,增设售票窗口和验票通道、简化验票、优化流线避免对冲、网格化分区管理、分段放行、快速放行、加快出园,严防热门景区人员扎堆聚集和挤压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