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6月22日),2024 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开赛。

在姜萍入围决赛名单以来,很多人就盼望这一天尽快到来。有寄予厚望的,也有期望她大败而归的。特别是最近这些天,各种质疑纷至沓来,惊现大批“福尔摩斯”。当然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更多是那些五花八门、匪夷所思,甚至无厘头的奇谈怪论,以及线下侵扰。

但是备赛中的姜萍及相关人、单位,无力来一一回应这些质疑,使得这些质疑声越演越烈,甚至形成了一种不利的风潮。

终于走到6月22日这个时间节点上,可以说,相当一些人群,已经搬着“凳子”,准备看一场“大戏”或者“闹剧”。因为过了6月22日,参赛后的姜萍、王闰秋等人及相关单位机构,就需要面对舆论,回答他们质疑和“拷问”。

这些天,姜萍在备战中,估计也看到和听到了不少关于自己及老师质疑声音。对于一个17岁的少女而言,多少也影响到了她的心情和参赛状态。

这就好像,你本来要蒸一锅上好的馒头,结果在蒸的过程中,这个人怀疑,那个人说三道四,都想掀开锅盖看几眼,当然也有存心好奇之人。你若不揭开给他们看,就得罪人,他们更加质疑你。如果你一旦揭开给他们看,锅跑了气,馒头最后蒸蔫了,他们一定会说你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静默,以强大的忍耐和定力,坚持完成,直至馒头成功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姜萍他们已经度过了备受煎熬的10天,各种舆论和有关人群也“如饥似渴”苦等了10天。今天决赛,对于姜萍他们,特别是姜萍,只能尽最大能力,全力以赴,考出最好的成绩,才能以此更好地证明自己的数学才能和天赋。

但是,这对于在数学路上以勤奋和天赋前行的中专在读生来说,面对超过初赛难度的决赛,充满着极大挑战和不确定性。再一次取得佳绩,名列前茅,力压国内外大学名校选手的可能性,很可能不高。而名次较大滑落的可能性,很可能加大。

不管怎样说,不管最终取得怎样的成绩,我认为,现在的姜萍已经获得了成功。在数学梦想这条路上,她已经实现了人生的超越。这些纷纷扰扰的舆论,对她而言,已无足轻重,只要坚持内心的定力,继续向前就好。

人的成长往往就是这样,你不做什么事情,当然就没有褒贬。如果不喜欢数学,按部就班学习,也不参加什么竞赛,那会有这么多的事。但是,人生的精彩往往就在这里,历史的精彩也往往就在这里。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有实锤问题,舆论也应该稍稍安稳一些,等人家比赛完了再说,至少让人喘口气,而不是冷嘲热讽、狂轰乱炸,“拉倒车”。这对一个弱势群体,一个17岁的女生而言,是莫大的“摧毁”。

社会需要公平,需要正义,需要诚信,但也更需要善意。人心向善,社会才能向善。因为,善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它能温暖人心,化解矛盾,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

虽然身处信息社会,但是对于很多事,很多事的很多侧面,我们不可能在极短时间了然全貌,故而以质疑之心看待一切,耗费心力,层层排除,最终予以确认。

倘若以信任之心,以宽容之度看待,假定真实,积极接纳,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缓冲,那么事情的结果往往超乎本来的发展方向。社会因为广泛善意的存在,而激扬无比的诚信,降低整个社会运行成本,焕发出更多奋斗的生生力量。

古语云,行善积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心存美好与善良,人生才有温暖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媒体报道,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决赛获奖名单将于8月公布,这还是较往届提前1个月。从现在算起,到8月份,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等待获胜结果。这期间,对于舆论、对于各种利益群体,又将是迎来漫长的等待和“不安分”。

对于决赛后的姜萍,面对一切变幻,可以说,具有“不可承受之重”。如果她冲出质疑,还请那些曾经的误读者质疑者多给一些歉意,有些人所谓设立的赌注,也请足额及时兑现。

如果她没有走出质疑,不幸被言中,那还请社会对她多一些宽容和善意,她可能是无辜的,毕竟才是一个17岁的中专在读女生,在通往服装设计和遨游数学海洋的梦想中,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

总之,无论姜萍这一现象级的舆论事件如何走向,我还是希望人心向善,借此给社会以有益教益和价值启悟,而不是“一地鸡毛”在风中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