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桂建明 王子文 于谦

从面朝黄土到云端耕作,从传统农业到植物工厂。淄博的数字化浪潮正重塑农业面貌。从智能机械臂到精准灌溉,再到数据驱动的交易平台和智慧农场管理,高科技解决方案推动淄博农业走向现代化。记者深入农业一线,见证智慧农业为这座城市注入的乡村振兴新活力。

智慧育种:遥感技术提升效率

禾丰种业的育种团队借助遥感技术,将传统耗时费力的育种过程变得高效精准。

从春天到夏天,今年禾丰种业育种团队一直使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进行小麦品种的筛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禾丰种业以早熟高产为育种目标,在众多院校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下,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及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平台对小麦全生育期的表型数据进行精准获取,大大降低工作量,比传统人工获取效率提高90%以上,精确度提高至小数点后四位,使后期大面积测产成为可能,显著提高品种材料鉴定水平,为快速选育更多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提供了保障,智慧育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走在同行业前列。

“以前我们筛选优良品种,需要在育种田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去观察,扛着仪器测量各种农学参数,费时费力。”育种团队成员、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封伟祎解释,比如选育氮高效品种时,需要测氮含量,以前要把麦子进行干燥、研磨、硝化等一系列处理后,利用凯氏定氮仪去测,现在只需要用无人机获取多光谱影像数据,导入到预测模型,即可获得每个小区的小麦氮含量和农艺参数,再将获得的数据导入到构建好的氮高效评价指标,即可区分出氮高效、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

据介绍,禾丰种业的另一个智慧育种项目——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平台,搭载了RGB相机、高光谱相机和激光雷达,科研人员通过表型平台获取全生育期的小麦表型数据和三维点云数据,可实现小麦全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株高等农学参数的精准预测,后续获取足够量的数据后,建立优良品种的识别模型,通过识别模型就能挑选出需要的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

智慧收储:干燥仓确保颗粒归仓

在马桥镇,桓台县启润农业合作社的孙城一直在为建设8个智慧储粮干燥仓做准备,申报土地手续,打地基。

这种新粮仓,不仅提升仓储效率,更实现了粮食管理的革命性变革。孙城表示:“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锥底型智慧小麦干燥储粮仓,单个客积128立方米,储存100吨小麦,占地6米x6米x12米,起到提前麦收、玉米早播、不用晒粮、无需烘干、储粮安全、售粮方便,每年可减损增收6万元左右。两个一组共用一个提升机,性价比更高。

“在镇上和村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低温通风智能干燥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地基已经打好,设备已经提前预定,就等着安装了。”桓台县启润农业合作社孙城高兴地说,“我们考察了各种仓储设施,选择了欧洲优尼亚连续式烘干塔的分段筛选设备,配套淄博本地厂家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智慧储粮干燥仓,实现净粮入仓。”

“智慧储粮干燥仓,这是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的第二代产品,有了它,我们种粮大户可以实现提前麦收、不用晒粮、不用烘干、自动化入仓出仓等功能,达到节约人工、节能环保、小麦色泽品质不变、售粮方便等效果。”孙城说。

“智慧储粮干燥仓的原理,是使用鼓风机的通风系统,推动自然干燥的空气穿透粮层,气流加速在粮食籽间运动带走水份,降低粮食含水量。”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沈先生告诉记者,从手机和电脑上,可随时监测仓内温度和湿度等,全仓防雨、防鸟、防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智慧大棚:提升“手机新农具”实用性

6月18日,在泓基农业果蔬大棚前,技术员杨永利为记者展示棚掌柜APP。

“今年3月底,棚掌柜(淄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来我们基地,联系安装棚掌柜‘一站式’智慧大棚解决方案。有了棚掌柜,我们几个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在线观看、操作,特别智能,非常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杨永利说,“关键价格还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农数院”与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智慧设施园艺联合实验室,围绕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面向我国非标准化设施设备存在短板问题,开发设施环控决策模型与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设施作物生长最佳环境条件的自动化、智能化调控。“‘中农数院’将以联合实验室有关产品为数据载体,构建适应中国特色温室结构和种植模式的智慧控制技术体系,打造智慧化设施农业‘淄博新样板’。”“中农数院”副院长刘海明介绍。

“以前,通风要操作通风的系统,浇水要操作浇水的系统,都是分开的,手机上安装了各种不同的APP,每个APP的操作界面都不一样,还得花功夫学上一阵子,用起来很不方便。”杨永利说,“自从用上了棚掌柜,原来的各种APP都不用安装了,都集成到了一个手机APP中,关键是不用更换原来的设备,只需要安装一个棚掌柜智能控制柜,就可以用手机操控了,功能清晰明了,一学就会。”

杨永利几句话就表达了棚掌柜‘一站式’智慧大棚解决方案的便捷与高效。这一系统将原本分散的管理功能集成一体,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是淄博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案例。

据了解,棚掌柜‘一站式’智慧大棚解决方案,来自于棚掌柜(淄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中农数院”采取科企联合方式孵化的新公司。该公司的棚掌柜“一站式”智慧大棚解决方案在泓基农业落地示范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我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将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智能温室:蔬菜生产实现工业化

6月17日,记者来到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一探这个全国规模最大、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园区,体验其引领全国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项目占地1200亩,园区体量全国最大,总投资10.2亿元,主要建设6座智能温室。6座温室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量可达2.2万吨。”园区负责人王猛告诉记者,东区1号和2号温室,采用全国领先的半封闭温室技术,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产量较传统温室提升300%;西区从北向南依次为3-6号温室,采用全封闭式温室技术,能够良好维持室内温度,对能源需求小,运营成本低,产量可较传统温室提升100%。

踏入一号温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农业数字化技术的展示殿堂。一号温室引进全球领先的文洛式半封闭温室技术,配备423个传感器、1165个控制器,运用全国首台智能水肥监测一体机,配合“农业大脑”云计算,光、温、水、气、肥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全生产要素24小时保持最佳状态,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王猛介绍,这里搭建有BPM、ERP、MES、WMS4大系统,90%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一部手机就能操控整座温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智能植物工厂由淄博市农发集团投资建设,共建设6座玻璃温室,引进青岛凯盛浩丰专业运营,发展高端番茄产业。园区采用全国领先的半封闭温室技术,大量运用数字技术,采用多层式、立体化无土栽培,光、温、水、气、肥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产量较传统温室提升300%。

巨大的温室里,番茄藤蔓吊在半空中,绿色往远处伸展,蜜蜂在绿丛中飞舞,藤蔓下面一串串小番茄如绿的、红的珠宝,鲜亮诱人。设施农业包装自动化系统,由AGV地磁轨道导引自主物流系统、智能缓存、动态称重、机器人上料、全自动分选等系统组成,结合MES系统能够追踪从采收到加工全过程数据,是凯盛机器人根据番茄量身定做的首条全自动生产线。

工业化思维做农业,体现在温室的每个细节上,农民只需进行简单的采摘、打叶等工作,其他都是控制系统在运作。温室变工厂,农民轻松变工人。

“6座温室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93亿元,利润1500万元。”王猛说,园区带动周边400余村民就业,农民年增收达到2500万元。项目所在的西埠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村集体年收入突破60万元。

智慧养鱼:一部手机操控养殖车间

“这是我们的工厂化数字循环水养殖车间,配备了水质监测、智能投喂、智能增氧等养殖设备,一部手机便可操控全部养殖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6月18日,高青县鹏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宏水产)总经理陈鹏站在一排现代感十足的圆形养殖池前介绍。

“借助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我们精确控制养殖环境和饲料投放,不仅减少了养殖废水和污染物,还能实时监控水质、水温、溶氧量等,实现了绿色养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陈鹏说,智慧养殖在鹏宏水产得到了充分应用。

鹏宏水产是淄博市渔业特色龙头企业,先后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等称号,也是高青翘嘴红鲌、高青黄河鲤鱼省级良种场。目前,年繁育高青翘嘴红鲌3000万尾、鲢鳙鱼6000万尾、黄河鲤鱼3000万尾。

“目前我市具备智慧渔业设备及系统企业达8家,通过应用智慧渔业系统,实现了养殖生产数据化和日常管理可视化,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畜牧渔业服务中心渔业发展科科长王海峰说。

微信小程序:打造生态订单农业智慧平台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6月8日,丰力奇生态农场创新推出了微信小程序智慧销售平台。

丰力奇生态农场,不打除草剂,不打农药,只施有机肥。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今天,市民在鉴别生态农产品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丰力奇生态农场小程序的启用,为此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扫码登录丰力奇生态农场小程序,客户市民下单后,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园区的实时种植管理状况,监督园区的种植管理,做到种植、采摘全程可监控,实现放心消费。

6月19日,记者在丰力奇生态农场看到,生菜、西红柿、芸豆等蔬菜琳琅满目,特别是口感饱满而香甜的西红柿挨挨挤挤、果实累累,正值丰收旺季,吸引了众多市民举家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格林咔咔室外萌宠乐园的入驻,为青少年研学带来新的活力体验。为了鼓励小朋友来园区采摘,丰力奇生态农场推出了49.9元购买5斤生态西红柿赠送3张格林咔咔室外萌宠乐园门票的优惠活动,感兴趣的市民从丰力奇小程序下单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智能植物工厂自动包装分选线,装箱机器人通过A I 视觉识别对番茄进行自动分级、分类,再统一包装入库。每份番茄都会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就相当于是番茄的“身份证”,“一品一码一源”,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轻松追溯到产品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部信息。

梨花面业智能加工车间,智能机械臂正在进行自动化包装;卓创资讯手机APP,将一条条农产品交易数据发到企业和种、养殖户手中;在黑牛养殖场,黑牛们戴着数字手环,用于检测体温、心跳,24小时随时检测异常情况;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已是数字化种植的寻常配置……我市在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和智能化管理上发力,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开始涵盖育种、种植、管理、晾晒、加工、销售,推动农业全链条变革,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

“截至一季度末,丰力奇数字农业产业园、山东熙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樱熙林田园综合体等2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说,我市今年全力实施农业数字化改造攀升行动,在建设数字农业强市上攻坚突破、提效争先,正加速形成淄博农业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淄川区昆仑镇西楼村的七河生物智慧工厂,建立健全了从菌种到鲜菇产品的完整工业化生产体系,运用数字孪生、云计算、5G、物联网等目前主流信息化科技手段打造了“数字七河智慧平台”,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通过棚内监控装置实时传到管理者的手机上,随时可以进行管控,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形成年产食用菌2000万棒培育种植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思远农业有限公司按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思路,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齐稷通”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农保姆”标准化智慧农业管理服务系统,智能打药机、放风机、水肥一体化等广泛落地应用,手机成为菜农“新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