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记者 丁雅栀

从“王婆说媒”到最近的“恋综式旅行”,这一届年轻人的“新相亲方式”引发关注。《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约为2.39亿人。与此同时,我国年轻人婚育年龄也普遍推迟,《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增加了3.78岁。近些年来,婚恋问题从“私人领域”进入“公众视野”,年轻人的择偶形式和婚恋观都在发生改变。

“直播相亲”“恋综式旅行”“运动社交”

“我今天想找的男嘉宾是喜欢健身的,身高1米8以上,说话温柔。”“我符合1号的要求,我刚好合适……”上述对话不是发生在普通的直播间,而是在一场别开生面的相亲直播中。随着嘉宾介绍完自己的条件,并提出对相亲对象的要求,直播间里的其他嘉宾如果感兴趣就会开麦与对方沟通。

今年28岁的李修婕参与了几次直播相亲,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直播这种方式其实已经帮我们筛选了一部分相亲对象,一般来说,选这种方式都是愿意探索新方式的年轻人。在直播间,没有尴尬的面对面相亲,也不需要填写繁琐的资料,简单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和要求,感兴趣就接着聊,不感兴趣就下一位,效率也很高。”

直播相亲,是当下年轻人“脱单”新潮流的一个缩影。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的相亲网站到生动活泼的直播相亲,年轻人的交友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最近,“恋综式旅行”悄然兴起,成为年轻人寻找爱情的又一新途径。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分享了参加同龄人旅行团的经验,“通过旅行真的可以脱单”“在旅行途中捡了个男朋友”等相关话题热度不低。

恋综式旅行的设计巧妙地避免了传统相亲和线上相亲的劣势。不同于传统旅游团,旅行社一般会根据报名者的兴趣爱好、年龄等相关信息组队。从电子音乐节到沉浸式剧本杀,从滑雪到飞盘,各种主题游层出不穷,满足了年轻人多样化的兴趣。有些还可以定制旅游路线,并提供专业旅拍和航拍服务。

参加工作3年的毕婕参加过一次类似的旅行团,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跟线上相亲相比,旅行相亲目的性更弱,年轻人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了解同伴,不一定非要在旅途中找到对象,很多人参加旅行团也是为了结识新朋友。

除了直播相亲、恋综式旅行之外,参加运动局也是年轻人拓展社交圈子的方式之一。在共同的运动爱好下,人们更容易保持松弛感,展示真实的一面。惊蛰研究所联合Keep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度运动流行趋势指南》显示,有72.3%的用户选择与朋友结伴运动作为周末约会的主题,其次才是吃饭(56.3%)和看电影(42.3%)。在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不少网球、飞盘的队友“招募帖”,一些婚恋公司也瞄准商机,为单身男女定制线下运动活动。

告别“传统”背后

年轻人开始寻求更直接、更生动的交友方式,逐渐告别了传统的网上婚恋平台和婚恋交友App,这背后也反映出年轻人的“脱单”诉求变化。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传统的相亲网站虽然提供了大量信息,但筛选和匹配过程较为繁琐,无法满足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相比较而言,婚恋交友App会好一些,通过算法推荐、兴趣匹配等方式,使相亲过程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而最近直播相亲、恋综式旅行等新型相亲方式的兴起,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相亲体验的重视。这些新型相亲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还增加了相亲的趣味性和真实感。年轻人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对方,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不少受访者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信息不对称”是他们使用线上平台交友的最大问题。李修婕曾为了相亲下载了几个比较火爆的婚恋交友App,“很多相亲平台虽然会要求填资料,但是不会核实,我遇见过一些盗网图相亲的,还有学历造假的,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于是就干脆放弃这一渠道。”

线上平台藏着“灰色地带”

近年来,婚恋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尽管年轻人正在转向更多的“脱单”方式,但是传统的婚恋网站等仍然是重要的平台。然而,在婚恋网站平台、脱单软件推出更为丰富的服务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信息不对称”“平台收费高”等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只是“初级问题”,有很多人还有过“被诈骗敛财”经历。

“通过一些线上平台交友时还是需要提高警惕。”30岁的于卿聪在北京一家中医药杂志社工作,他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其在今年初的“被骗”经历。据介绍,其父亲通过一款专门针对父母的“相亲App”为他介绍了一位同在北京工作的女性,在线上交流几天后,该女性向于卿聪提供了一个所谓可以赚钱的“内部链接”。于卿聪说:“一开始很难察觉到不对劲,因为点进去链接之后,只需要按照要求点击相关内容就可以将一定数额的金钱收入转到此人的卡中,我并不需要投入钱财。她的套路就是想让我在点击几次之后,对这一赚钱方式有所心动再开始投钱。”在对这一诈骗手段有所意识后,于卿聪迅速删除此人的所有联系方式并立即报警。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也分享了与于卿聪相似的经历。对于这种情况,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卢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个人信息泄露、诈骗(骗财骗色)、信息欺骗及诱导消费(婚托)、信息审核不严、真实性无法保证或故意怠于审核、充斥低俗信息等都是现当下市面上相亲平台和机构可能存在的问题。

卢澎提醒,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消费者事后主张平台涉嫌欺诈行为,往往存在举证方面的困难。因此,在最开始,不论选择哪种渠道都要提高警惕,把防范工作做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