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娄烦青年在夜校上课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走出学校,从此就和教室、课堂‘相忘于江湖’了,想不到青年夜校让我重回课堂,舞蹈、瑜伽、声乐、摄影……这些都是我喜欢的。”6月17日晚上,刚刚走进设在县文化馆夜校课堂的学员张霞高兴地说。

革命老区娄烦县,一直以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为人所知。如今,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出现了年轻人的“新课堂”——超“燃”的青年夜校。

入夏以来,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娄烦县城便呈现不一样的风景:在刚刚开启的娄烦青年夜校课堂上,洋溢着一张张青春的笑脸。下班后的娄烦青年准时打卡这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充电”时刻。

报名火爆

今年5月13日,娄烦县委宣传部、团县委联合开办了娄烦青年夜校。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年轻人的极大兴趣。声乐、瑜伽、美妆、健身等热门课程几乎场场爆满。网络报名更是火爆,报名信息刊出仅仅2个小时,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太刺激啦!我提前做好了抢课攻略,早早就守候在报名页面上了,抢到了心仪的瑜伽课,既考验手速又拼网速。”学员小李激动地说道。穿梭在琳琅满目的课程中,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白天追光、晚上逐梦”。

按需开课

作为公益性艺术普及培训项目,青年夜校坚持按需办校开课,主打一个“你想学什么,我就开什么课”,年轻人热衷什么“潮”,夜校就掀什么“浪”。

从艺术熏陶到生活美学、实用技能,细化出声乐、瑜伽、美妆、摄影等多种互动性强、参与度高、趣味性浓、烟火气十足的课程,300余人参加了首期培训。

青年夜校负责人表示,“夜校的爆火其实‘蓄力已久’,年轻人现在追求的是高雅精致的慢生活,精神文化和娱乐需求亟待满足,夜校的课程给广大青年们提供了学习平台,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的选择、轻松的课程,让许多年轻人直呼:“不是培训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

“硬核”服务

如何承接住青年夜校的热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出色的教学质量和暖心服务才是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青年夜校坚持向外积极统筹,链接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挖掘优质师资,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沉下去”。夜校首期课程邀请了县内外声乐、舞蹈、摄影等行业和各社会团体内的优秀代表、专业骨干进行授课,这不仅让青年学员更放心地参加课程学习,也避免了他们在大浪淘沙的筛选中消磨掉兴趣和精力。

学员小苏对声乐老师赞不绝口:“段老师不仅专业水平非常高,还特别善于引导我们,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教学,在唱歌换气、转音等方面常常给出非常有用的建议。”

青年夜校负责人表示:“我们十分重视学员的意见反馈,课余经常和上课教师、学员交流探讨,询问学员上课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课程设置等相关内容并及时整改优化,主打的就是为学员提供最优的教学质量和暖心服务。”

找个“搭子”

互联网时代,许多年轻人习惯于隔着屏幕交流,而青年夜校成为年轻人走出网络的积极尝试。当代年轻人不一定想谈恋爱,但一定要有趣味相投的“搭子”,告别“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孤独总在我左右”的生活。青年夜校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了年轻人想交朋友的胃口”。

“在这里不用‘卷’业绩,不用‘卷’排名,也没有人会和你聊工作,只有学到新东西时最纯粹的快乐,同时我结识了很多能玩在一起的朋友,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老朋友越来越‘铁’了,新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学员刘晓宇热情地分享着夜校上课的感受。

青年夜校不只是一堂课、一处学习空间,还为年轻人提供全新的社交场景,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上课“搭子”、拓展社交“圈子”。从以前三五好友约着逛街到现在和好朋友一起去夜校充电,上夜校正在成为娄烦年轻人休闲交友的新时尚。

解压充电

“以前工作压力大,在忙碌了一天后,感觉身体都被掏空了。”学员王宁说,“直到报名娄烦青年夜校,比起逛街、追剧、玩游戏来说,我们把上课当作缓解工作疲劳的调剂品。”

累了一天还要去上课,青年夜校的魔力为何如此令人“上头”?有人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小时候就练习过一段时间舞蹈,但是没有一直坚持下去,现在有点后悔当初冲动的选择,正好借青年夜校招生开班这个机会,把舞蹈再重新捡起来。”有人想掌握一项技能:“因为我五音不全,在KTV里总是不好意思唱歌,现在想通过学习这个课程,提升一下自己唱歌方面的技能。”还有人想丰富业余生活:“下班之后丰富一下自己,不像以前一样,一回家就躺着玩手机。”有学员笑着说:“夜校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在学习各类知识的同时,也在锻炼我的用脑、动手能力,这样我就不用担心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娄烦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青年夜校为载体,以青年实际需求为导向,集结“党政+群团+社会”三方资源,推出刺绣、剪纸等更多引领性强、烟火气浓、性价比高的青年夜校课程,努力将娄烦青年夜校打造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青年集聚新高地,推动青年夜校成为娄烦青年夜生活的新方式、新风尚,让青年“潮”起来、“动”起来、“搭”起来,引领青年与县城同成长、共进步,切实擦亮娄烦“青”字号品牌。

记者 周 皓 通讯员 李振宇 白晓艳 郝冠男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