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冯晖

吴老汉两口子是赵家庄最勤劳善良的人,他因没有儿子自负而性格孤僻,每天从早到晚只是低着头在地里埋头干活。

村上有些人背地里变相欺负老两口,有人还骂他是“断蔓头(断子绝孙的意思)”……

四个姑娘长大了,人们的目光有了变化……

四个姑娘长的跟花儿一般。

喜凤是老大,她像一个男人一样整天在外面疯跑。她上学的时很多男生都怕她,她一说二打,拳头很铁,砸上人跟小铁锤一般。她保护着一群小孩整天前呼后拥围着她转。谁要欺负小学生,就要挨她的铁拳。

喜凤静静坐不下三分钟,上课心从外面收不回来。人很聪明,就是坐不住,静不下心来。还不想受约束,整天说念书跟坐监狱一般。三年级没坐完就回队参加劳动了。

她整天喜欢和一群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地劳动,干活最卖力也爱说笑,经常说些笑话惹的好多人笑的前仰后合,她也觉得很开心快乐。成了大家都开心果,人们都喜欢和她一起劳动。

老二名金凤,她一副明星的身价,身体窈窕,腰细腿长,走路摇摆适度姿势很美,一双浓眉大眼,端正的洋鼻梁,嘴巴小巧玲珑,红红的脸蛋上两个酒窝很深,如果微微一笑更加迷人,下巴翘起更好看。更惹人疼爱。走在大街上惹的很多小伙神魂颠倒!

上中学的她更漂亮,不管穿啥衣服都是楚楚动人。她是班长兼文体委员,她学习特好,门门功课都优秀,数理化经常考满分。全校的纨绔子弟都向她求爱,他们为了她有时候舍命决斗。

有人在大街上跪下向她求婚,有的在校园里晚上点上一千多根蜡烛蜡跪下向她求婚。整的她没办法平静生活。

有一天妈妈收到女儿的一封简短的信,“妈妈:女儿不想上学,今天出去打工了,过年回来看你。女儿:金凤”母亲眼泪汪汪看着发呆。

老三比较文静,也很漂亮。她比较内向,用大眼睛把你看半天不说话。她学习一般,文科好,她的作文是老师经常在作文课上给大家读的范文。但理科太差。理化经常考零分。她勉强读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男孩的名字吴昊。

她上完初中就和本村的同学赵晓飏出去打工,八年后回来要结婚。

老四银凤和老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她性格适中,既沉稳中又活泼。她学习一直冒尖,从小到大学都这样。她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七年后研究生毕业,分配在省农科院工作。

吴老汉自从四个千金长大后,特别是老四大学毕业后他改变了许多,有空到人群里去凑凑热闹,虽然不大说话,只是站在那里听别人说话,附和着笑笑。

五年后几个姑娘分别完了婚。除过老四以为三个姑娘都嫁给了本村。村里人都姓赵,只有他一家姓吴的,祖辈上从外地来的。

银凤的丈夫杨戬父母都是长春大学教授,杨戬学识渊博,人帅气,沉稳。

喜凤他老公赵骏是大专学历,人和名字一样很俊样。他小学的时候就抱着喜凤说我长大一定要娶你,喜凤骂了他一句没当一回事。他大专毕业后就回来要娶她。喜凤也喜欢他,就走在一起。

金凤她是和本村一个同学出去打工,是她人漂亮经常有很多小伙对她经常动手动脚。她同学怕她被人欺负和她一起工作,两个平时形影不离,日久生情,后来走到一起。

在村上苹果园都挂果后,喜凤就把她们姊妹两个和村妇女组成妇女工作队,自封队长。谁家有活说一声,有几亩地,需要几个人,她来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后晚上去她家拿工钱。谁干活质量差,要扣钱,太差的开除工作队。这个工作队还出村干活,这样解决了农村没人干活的问题,解除村上人的后顾之忧!大家都很欢迎。

后来发展到八十多人。她们农忙干农活,农闲包苹果,当保姆、砖厂做砖,建筑工地当小工,还有几个女的当瓦工,啥活都干。

几年后喜凤小有名气,村上人有活找她,苹果客商找她,建筑工地的老板也找她。她成了一个无事忙。还多了几个头衔,县人大代表、县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村上的妇女主任。

金凤除过在队干活外,也演过好多场《百家碎戏》过足了她明星梦,干活的时候,大家都喊她明星,她也不避讳,大声的答应着。还笑的乐呵呵。

喜凤干大了,先根据实际情况,又成立了一个《鑫阳农业合作社》收集了周围村庄留守老人的土地,集中了两千多亩土地,规模化经营。那个工作队成了合作社里的工作队,有专人负责管理。

《留守妇女培训班》的老板也是喜凤,她租赁场地,招聘老师是她的事,别的事都由金凤来负责,人才输出由老四牵线人才输出。把很多有文化的妇女送出国门,挣回外汇。

合作社里的劳动者文化水平和劳动能力都提高了很多。工作中她就狠自己没文化,她就是坐不住。在外面跑咋辛苦她都乐意。男人骂她说“你多亏没念下书,你有文化能撕破天!”

吴昊比较文静细心,丈夫帐算快,就把《合作社》的内勤交给了她,管理的井井有条,赵晓飏管外务。合作社的一切都很有条不紊发展着。

三十年前,吴老汉低头劳动。三十年后的老两口坐在喜凤家楼前的两把太师椅上,摇着扇子,周围跑真很多孙子嘻嘻玩耍,村上很多人见他都是笑脸相迎。红白事他成了坐上宾,人们啥事都不敢慢待他们。

老两口始终为人和善,乐于助人。人们都很尊敬他!老吴家四朵金花撑破天的事在奉琦塬上传遍了整个山山峁峁!

人们都说吴老汉能行,养了在四条汉子,把村里和整个镇上都带动起来了,人们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