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4个重要事项的验收手续,为项目生产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合肥海晟企业负责人感慨,服务追着项目跑,带给企业满满获得感,也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该基地建成后快速投用,正是合肥新站高新区推行工业项目“多验齐审”机制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合肥海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繁忙的生产场景跃然眼前,生产线有序运转。

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一直以来,验收审批事项串联办理,涉及部门多、环节多、跨度时间长,造成整体验收跨度用时较长,平均需三个多月才能完成全部验收手续。

为强化过程服务,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新站高新区在联合验收基础上,深化探索出“多验齐审”模式,各验收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对各验收事项进行限时联合验收,实行“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套标准、联合勘验、并行推进、信息共享、限时办结”,加快项目验收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验齐审”发证助力企业早投产。

高效审批得益于高质量服务和部门间配合推进。合肥海晟在办理工程验收期间,所涉的规划核实、电梯查验、竣工验收监督、消防备案等4个事项的验收程序,由传统的串联模式转变为并行办理,仅用时11个工作日就完成4个事项验收手续办理,较传统模式节约了2个月左右时间。

如今,该企业的汽车自动变速箱电液阀芯及电磁阀零件智能工厂项目正式开始量产。

工程验收环环相扣,如何优化重点项目审批手续,按照“多验齐审”清单化流程化推进,关键在于提前介入、过程指导和联合调度。

根据《新站高新区工业项目“多验齐审”实施方案(试行)》,该模式支持规划核实、竣工验收监督、消防验收、排水验收、电梯验收、人防验收、档案验收、竣工备案等8个验收手续联办齐审,各验收主管部门提供同赴现场综合指导服务,提升各项验收审批速率。

此外,在建工业项目自发放施工许可证即开始介入,项目结构封顶即进行调度,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包保制度,推动质量监管人员由质量监管向质量服务转变,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企业在验收阶段减少整改事项,快速通过验收。目前,全区已有海晟、金邦等4个工业项目按照“多验齐审”模式办理后期验收,促成项目早竣工、早产出。

在项目报建前期,新站高新区通过提前介入、并联审批、模拟审查、容缺受理等方式,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让企业在取得不动产权证的第一时间具备实质性开工条件。

试点以来,全区已有安徽巡鹰等6个工业类项目实现“四证齐发”,项目开工时间比合同约定开工时间提前了两个月,并制定出台《重点工业项目“四证齐发”实施方案》及流程图,实现项目从召开方案并联会至施工许可完成总时长约为95天,助力“开工那些事”迭代升级为“开工一件事”。

项目报建前期的“四证齐发”,完工后的“多验齐审”,一前一后,首尾呼应,形成合力。近年来,新站高新区围绕工业项目“早落地、促竣工、快投产”目标,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质量监管向质量服务转变,助力工业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投产“增速度”,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