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次跌破200万对,比去年同期减少17.8万对。

与此同时,关于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结婚羞耻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呢?
根据民政部6月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的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96.9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7.8万对,降幅明显。
近年来,我国新出生率不断下滑,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结婚率从2013年以来就不断下降。

去年,由于疫情结束,结婚数有所反弹,回升了12%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又下降了8.3%,估计全年的结婚数应该会下降10%左右,甚至更多。
官方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登记结婚人数曾达到1347万对,但2022年就跌到683.5万对,近乎腰斩;

2023年略有反弹,为768万对。

预计今年结婚人数总量大致会与2022年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阳婚姻登记处,一对年轻夫妇手持结婚证拍照。

目前,我国人口持续负增长,老龄化与少子化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结婚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首先是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年轻人口数量下降。
其次就是,适婚人口的结婚年龄不断推迟。

2010年,妇女初婚年龄还是24岁,2020年已经28岁,现在大概在30岁左右。像是上海地区,已经超过31岁了。
妇女的生育能力在30岁后会大幅下降,而中国20-29岁人口的结婚人数正在急剧下滑,从2013年的1851万人,降至2022年只有717万人。

育龄人口持续减少和婚姻年龄的不断推迟,导致了结婚人数和出生人口数量都在不断萎缩。
除此之外,大家的家庭观念也比以前更加淡化。

“不婚率”很高,甚至很多年轻人已经“放弃”婚姻。

一般25-29岁的不婚率与生育值线负相关,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但我国的比例提高得非常快,这也是我国近几年生育下降的重要原因。
男女比例失调与青年失业率高企
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影响结婚率。适婚人口的性别比失衡,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1752万人。
男女比例失调,会导致婚育的成本提高,比如彩礼,要买房等,就导致结婚的门槛提高了。

另外,此前曾长期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导致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过高,乡村女性更多希望嫁入城市生活。而现在,城市出现大量的“剩女”,农村又是大量的“光棍”’,这种城乡差别也很大。
在结婚成本提高的同时,青年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国家统计局去年6月份发布的信息显示,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高达21.3%,创下历史纪录。
如何改善中国的低婚育率状况?

以买房为例,美国的房价与收入比约为4.5倍,日本是10.3倍,韩国是26倍,中国则高达35倍。

但在房价问题上,经济体却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你不降房价的话,年轻人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如果你降房价的话,会导致金融危机,那老百姓的失业率提高了,他更找不到工作,也不能结婚,更不能生孩子。

就在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引发关注的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结婚羞耻症的话题近日也登上微博热搜。

一篇新浪财经的文章说,当代年轻人举办婚礼的平均意愿值仅4.81分,很多人开始“隐婚”。

相比于父母那代,这一届年轻人只愿将婚讯告诉最亲近的朋友,排斥大操大办,并倾向于“三无”、乃至“N无”婚礼,哪怕一定要办酒席,也尽量不超过10桌。
文章通过了解发现,年轻人并不是反感婚姻,而是反感“结婚”本身。

有的不敢公开婚讯,怕被“群嘲”;有的觉得婚礼费用太高,很没必要;有的则认为,避免张扬是一种自我保护。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也导致我国的婚庆市场遭遇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