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6期内容

清晨,来到月见湖畔,起得更早的是湖边稻田里拔草的农夫。

天天欣赏稻苗碧绿成畦,许多人却不知道,是稻农的艰辛让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稻田肥沃,黑色的泥几乎陷进去农夫大半个靴子,从一棵草走到另一棵草,农夫前倾着身子,似乎在泥中挣扎,走一步也是何其艰难。全部杂草都必须拔除,否则会影响稻子的生长和收成。

暑夏之天,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即使在清晨也是一样。不过,相较于太阳高照的时候,清晨还是好了许多,所以农夫们一般会早起干完一天的活,尽量避免在被烈日暴晒得跟蒸笼似的稻田里劳作。

苇莺“唧唧唧唧”叫个不停,稻苗生长直到稻子抽穗,是它们的狂野季节。岸边的芦苇和蒲苇已经围住了整个月见湖,荇菜铺在水面上、开满了小黄花,睡莲的叶子大、花也大,还有荷叶荷花,让月见湖斑斓多姿。荷花开了没有几天的工夫,就有了落在荷叶上的花瓣。莲蓬边上金黄色的花穗仿佛能工巧匠镶嵌上的一样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转眼过完了一半,坐在小亭子里,看萱草也开了明亮的黄花,黄花慢慢爬上山坡,直到梯田边上月见草的领地。月见草的花在盛夏开到了最后的日子,还有几朵围在月见草的边上。迟开的月见草花,比大片花开时的花朵小了许多,差不多再过半个月,月见草就会在艳阳里全部凋谢。园丁会将衰败的月见草用打草机割掉,然后,月见草的草地没有月见草花的一点痕迹,好像那片夺人魂魄的花朵们并没有存在过似的。

“打鸟”的许老师在夏天更多地在月见湖北岸的观月台上拍鸟。他也开始把这个无名湖叫作月见湖,月见湖是个心湖,只有用心来感知和爱这个湖,才能真正感受到它无限的美与丰富。在湖中,许老师发现越来越多的鸟,拍到的图片也越来越精彩。他也爱上了月见湖。

在观月台边的田埂上和拍完鸟的许老师喝完茶,欣赏他拍到的图片。我也会到对岸的寄舟台去,那里几棵柳树垂下的树荫能够持续一天,我坐在寄舟台的船舷上,这样读书的日子也越来越多。大苇莺从芦苇荡里飞到柳树上叫个不停。它们春天时叫春,是为了赢得爱情;夏天时也在叫,雄性苇莺是为孵化幼鸟的雌苇莺唱爱的赞歌。苇莺对爱情忠诚,出入时成双成对,建巢时共同营造爱巢,等孵化的时候,雄苇莺会以生命为代价守护领地。发现其他鸟儿来犯时,雄苇莺会奋不顾身地扑向对方。

垂钓者在湖畔垂钓,垂钓久了就自然形成了湖中荷叶荷花的明显分界线,垂钓者称之为“界河”。这是谁的界河?这天然成了苇莺的界河。界河以西,有一片芦苇荡,那是一对苇莺安家的地方。雌苇莺正在孵化第二窝还是第三窝不得而知。雄苇莺除了从湖中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就是在柳树枝头鸣唱,让雌苇莺在孵化过程中,倾听到爱的甜言蜜语,这是雄苇莺写给雌苇莺的情诗吧!

我悄无声息地站在月见湖畔,看苇莺在湖中界河以东的荷叶间攀上攀下,悄悄低飞着进入了界河的另一边。我以为这样惊动不了界河以西的苇莺,没想到,界河以西的芦苇荡里一只苇莺闪电般追击过来,不给越线的苇莺一点情面和喘息的机会。把越线的苇莺驱赶出了领地,它才回到自己的芦苇荡里隐藏起来。

这是正午时分,苇莺时刻保持着清醒与警惕,它们如此恪尽职守,简直是爱的守护神。爱和责任从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忠诚相守,不只是唱颂歌和写情诗的浪漫,更是从心里生发出这样的勇敢与坚毅、拼搏与献身。作为雌苇莺,选择这样的终生伴侣也是幸福的。她安心生儿育女,儿女们在这样的爱里长大,也会像它们一样有爱和责任。

白鹡鸰鸟在田埂上来来回回走着,它们寻觅的是什么,我不得而知。黑水鸡正午藏进了芦苇荡和蒲苇下避暑。芦苇晒在阳光里散发着清香,稻田里灌水的清凉,荷花渐次开放,渐次长出了莲蓬,整个月见湖被荷叶围拢,中间仅剩下了月牙一样的一小片水域。

稻田后的果园里,樱桃采摘过后,灰椋鸟好像突然少了许多,它们相约去了下一处桃花源,享受更多的美食。留下来的灰椋鸟也每天享受着园子里的虫和野果,日子过得从容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边竹亭外的灰椋鸟,在吞食一颗颗熟透的忍冬,若是有桑葚和樱桃,灰椋鸟就不会光顾忍冬。我看见灰椋鸟一口气吃了四五颗红艳的忍冬果,然后到处看看,飞到了高处的开着黄色花束的栾树上。它吃得太饱,现在还不能高歌一曲,等消化三五分钟,就会清清嗓子,放开喉咙纵情歌唱。

农夫一个清晨都不抬头,需要一整天拔草的稻田,赶在阳光暴晒的时候全部完工。他们不会在夏天的烈日下打持久战。在天刚露曙色,第一声鸟叫时,他们已经到了稻田边,从清晨三四点钟干到上午九十点钟,短兵相接,速战速决。尽管腰酸腿疼,但是看看稻田里再没有了杂草的干扰,也像他们的心情一样突然舒坦。他们来到湖边的茅草棚下,牛饮一样喝下泡在大塑料杯子里的花茶。真正甘甜的美茶,是出尽了汗水,干渴的焦灼从心里发出时,每一口茶水才能抵达心灵,才能听出稻子拔节的声音,带着他们回望稻田间除去杂草和稗子后的欣喜之情。

作者:郭宗忠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