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盛国玉,作为“渣滓洞”唯一幸存的女英雄,接获歌乐山烈士陵园之邀,请她亲赴重庆,出席杨汉秀烈士骨灰安葬之庄严仪式。此举意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共同见证烈士之精神永垂不朽。

三十一年前,“渣滓洞”之别,盛国玉与杨汉秀便断了联系。重庆解放后,盛国玉四处探询杨汉秀下落,却无所获。如今,终得消息,却已是阴阳相隔,让人唏嘘不已。

回忆起初次与杨汉秀相见的那一刻,那情景至今仍鲜明如昨,仿佛时光未曾流转。她的身影与话语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那份初次相识的震撼与感动,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别叫什么杨家大小姐的,就叫我杨汉秀吧!”】

1948年,年仅22岁的盛国玉遭遇不幸,被捕入狱。敌人试图以软硬兼施的手段从她口中获取情报,但均告失败。最终,敌人无奈将她与另外三名同志一同押送至重庆进行关押。

甫入重庆国民党卫戍司令部,一三十余岁女子,短发齐肩,显得干练,友好地向众人致意。盛国玉等人观察其自由穿梭于司令部,推断其身份非比寻常,定是身居要职。

当他们四人被带入拘押室,一位女性工作人员随即步入,她以平和而庄重的口吻道:“我们皆为同类。”她细心地为盛国玉梳理着秀发,并温和地询问她的个人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关怀与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对于这位女子的背景所知甚少,因而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回应她的询问。女子似乎洞察了他们的疑虑,宽慰道:“无需担忧,我们境遇相似,同为敌人所囚。只是我稍有不同,因伯父乃重庆市长杨森,特务对我心存忌惮,待遇稍优。”

原来阁下竟是杨氏家族的千金!盛国玉等人深感意外,杨森军阀的名声,他们早有耳闻。随即,他们纷纷收敛起先前的态度,不再与这位女子交谈。然而,这位女子却毫不在意,依旧笑容满面地与大家交谈。

请称呼我为杨汉秀,而非杨家大小姐。我珍视这份朴实无华的称谓,它更能体现我的真实身份与性格。请尊重我的选择,以杨汉秀相称,这既是对我的尊重,也是对我个性的认可。

杨汉秀短暂离去看管室后,很快便返回,手中还提着食物。他催促众人尽快进食,以充沛的体力继续革命事业。四人经过漫长的押运,饥渴难耐,无暇探究杨汉秀的身份,纷纷狼吞虎咽地享用起食物来。

杨汉秀面带喜色,语气中透露出坚定与认同:“这才是革命者的风采!真正的同志,就应当如此。”他的话语,彰显了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与热情,充满了对未来胜利的期待和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盛国玉提出上厕所的需求,但遭到特务的拒绝。其他三位男同志尝试据理力争,然而特务因嫌麻烦,径直关上门,将杨汉秀拒之门外。杨汉秀怒火中烧,瞪大双眼,对特务厉声质问:“你们究竟是否允许他们上厕所?”

由于杨汉秀身份的特殊性,特务们最终被迫表示同意。他们深知无法轻易对杨汉秀采取行动,因此不得不妥协。这一决定既体现了特务们对杨汉秀身份的忌惮,也凸显了当时政治环境下个体命运的无奈与曲折。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杨汉秀向四人深入阐述了革命形势的演变和延安的现状,不断鼓舞他们坚守信念,期待重庆的解放。盛国玉逐渐对杨汉秀的背景有所了解,开始对她产生了信任与敬意。

当日盛国玉等人即将转赴“渣滓洞”之际,杨汉秀坚决挽留,共进午餐。她甚至嘱咐特务外出置办佳肴,以尽地主之谊。盛国玉惊讶于杨汉秀连日来的慷慨,询问其资金何来,杨汉秀却只是微笑不语。

不必介怀,我家境殷实,父亲在伯父处任职,家中田产千亩,街道数条,这点钱财无足轻重。杨汉秀宽慰众人道:“革命之路艰辛,今日能聚实属不易,请诸位共赴宴席,权当我为各位践行。”

饭后,盛国玉等人被紧急送往“渣滓洞”。杨汉秀含泪送别,并承诺数日后前去探望。途中,盛国玉心潮澎湃,对杨汉秀这位家境优渥却毅然投身革命的富家女深感不解,为何她会选择这样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渣滓洞”监狱的女牢里,盛国玉遭受囚禁。狱友们互相倾诉被捕的遭遇,彼此打气,坚定斗争到底的信念,革命精神高涨。未几,正如杨汉秀所预言,盛国玉再度与她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