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一个人吃晚饭,一个人逛街,工作完一天满肚子话却无人倾诉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很孤独呢?虽然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高度丰富,沟通途径多且便捷的时代,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可能是因为自身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缺乏社交能力,任何人不分年龄,不分性格,都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刻在我们人类基因里的东西,从本质上是为了保护我们而产生的。

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独自呆一整天呢,总是独来独往,很少社交,他们难道不觉得孤独吗?因为他们明白,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社交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你本身如果没有价值,没有与人交换的筹码,那样的社交有什么意义呢。独处的时候可以更加专注自己,追求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沉醉其中,就像小时候玩玩具一样,想想这种感觉,所以,何来孤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害怕孤独,害怕独处,因而会降低自己的底线,去融入本不适合自己的一些圈子,什么人都可以是朋友,什么事都渴望去参与。这种所谓的社交有什么意义呢?不就是喝酒,吹吹牛。反而这种低质量的社交有时候会让你更孤独,事实上,孤独很少会摧毁一个人,在孤独中选择堕落,把自己拼命的塞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过度的去迎合别人,才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说白了,那些爱凑热闹的人,他们并没有充分的照顾到自己的需求,没有把自己放到更高的优先级上来,他们的精神世界无比空虚,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有的喜怒哀乐通通来自于别人,久而久之,他们对别人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失望也就越来越多。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人只能要求自己,没有办法去要求别人。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则是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类人,明明看起来很随和,平易近人,但他们却总喜欢独来独往。以前我很是不解,但后来我明白了,他们不是不合群,只是不想让低质量的社交来浪费自己的精力而已。之前为了刻意维系某些关系总会忍耐,照顾他人的情绪,总是会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圈子不同,不必强容。当你学会独处后,便不再依靠他人,做回了自己,情绪稳定,生活反而变得更加快乐和充实。

实际上身边有三五个好友足矣,很多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恰巧遇到了而已,那并不是缘分。真正的朋友是有一定门槛的,要符合自己的一定要求,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路人之间的相遇注定是平淡而又普通的,所以一生中真正的朋友必然很少。我们可以和他们分享喜悦,畅谈未来。在对待社交时,我们应该持有一种开放式、不强求,以自我需求和评判标准为主导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有些风景只能一人欣赏。学会独处,选择性的进行社交,注重朋友的质量。这不是另类不合群,而是为了留给自己更多学习的时间,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学会独立思考。不爱社交不代表不友善,因为与人打交道是一种消耗,而独处则是一种恢复自身能量的方式。

更喜欢安静和独处,是一个人开始内求的表现,人只有独处的时光,才能拨云见日,看清楚光怪陆离的世界,看清自己的内心,才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认同感,所以他不再外求,而是去向内求。学会独处,在独处的时光里专注提升自己,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