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有一大类中国城市,道路多数是笔直的,横的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竖的多半南北走向。南北方向的喜欢称为“街”或“纬路”,东西方向叫“路”或“经路”。你只要仔细对比一下数据,就会发现这类城市的经济通常都比较一般。严谨一点说就是至少在同级别的城市中,经济表现相对靠后。比如大家都是生活,直线条道路的省会,比不上道路歪歪扭扭的省会城市。这当然不绝对,但有一定概率,或者至少是个看问题的视角。大家如果出外旅游的,可以留意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呢?我解释一下:

但凡全部南北纵横交错的城市,基本都是大片陆地,大面积平原,没什么截断。因为有平地才有机会把路东西、南北拉直。但凡道路歪歪扭扭的城市,基本都在东南沿海,长江沿线,因为那里河涌纵横,丘陵起伏,你想拉直道路会特别费劲,规划只能顺势而为。而不同的地理特征,强烈地塑造了不同群体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差异。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考虑,直线道路的城市,多半水资源缺乏,或者交通不便。城市建在海边或水网发达的城市,交通优势突出,更便于贸易和交流。

从文化观念的角度考虑,道路东西、南北拉直后,城市呈现网格化,也就是更强调所谓的“格局”。这种秩序感对管理者实施管理会比较方便。规划和观念以此相互强化之后,秩序、权威、权力、计划成为社会文化关注的重点。而道路歪歪扭扭的城市,则更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势而为,选最省力的办法等等。这种文化,往往最容易培养出商贸文化。

经济发展,一定是秩序偏弱的地区发展得更好。一定的。比如民国时期,中国最繁华的是上海滩的租界,那里完全市场化竞争、市场化管理、市场化调节。再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最好的是广东和福建,不单放得开,管得少,还和港澳、南洋交流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大官都出自北方多,大商贾出自南方多。这里再补一句,南方最大的“官”孙中山,也只是临时的大总统,没做多久还给了袁世凯。北方唯一的商帮晋商,除了特殊时期的地理优势外,也是强调灵活处世的。

除了中国,全球都有类似情况,但凡离“秩序”远的地方,但凡“混杂”的地区,经济都比较发达。比如当年的香港,远离英国和中国的秩序核心。现在的新加坡也是,远离美国和中国两大的秩序。甚至美国经济发达区域也一样,佛罗里达混杂了大量古巴裔偷渡移民,加州也混杂了大量墨西哥裔、华裔等等。都是相对缺乏“秩序”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道路走向对经济的影响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想将它作为一个引子,强调这种间接关系是让大家思考一下,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是什么。至于北京、西安、郑州这些直线条道路的城市经济好像还可以,这都是资源堆砌的结果,是权力集中的结果。而富庶的小城市,几乎只存在于轻管制,重经营的东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