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过去一年,云南在地的伙伴“蓁野”在《攀登者的世界》专栏和我们分享了攀树的乐趣与意义,很多读者都表示自己因此“走近”了身边的树,也开始尝试抱树和攀树(没有破坏树的行为)。

今年“蓁野”的伙伴发起了“攀树共学”项目,希望推广休闲攀树并培育更多攀树爱好者。

《攀树新伙伴》专栏,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小伙伴在攀树共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为你提供一种新视角,走近一棵树。

采访/撰稿:泥巴

受访者:小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墙”人小镜

我认识小镜是在2023年12月,当时村里朋友介绍“我成都玩攀岩的朋友来大墨雨村啦,她想找人一起去西山攀岩俯瞰滇池”“她说想试试攀树,后面会组成人攀树不?”。

注:西山指碧鸡山,被誉为“滇中第一佳境”

当时没有适合她参加的攀树活动,但几天后我和她去了西山。虽然当时我的攀爬能力很初级(大家公认最简单的路线我都爬不完的那种),但学会了做保护员(并且很是享受这个过程),于是有点激动地第一次独立和小镜约伴一起攀岩。

这是一个我俩都没去过的岩场,找路上山走岔的时候,看到了一棵很是粗壮的冬樱,一树玫粉带来了强烈的幸福感。我说:这棵树可以直接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徒手爬进花树的高处

虽然分叉很多,我还是没敢一直爬到最高的树杈,但小镜轻松地到达了最高的枝干,她一手扶着树枝,一手拿着相机,有时小小声,有时一动不动。有时,我们都不说话,享受那一刻被一树花环绕,看到鸟走了又回来,听着声音背后的寂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在当晚发了朋友圈

后来,我有幸听她分享那次徒手爬树的经历,“我知道自己很安全,知道在我的能力范围内,那是很特别的感受。”

那段时间,我正在酝酿攀树共学计划,没想过小镜后来会成为其中一位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在微信上决定报名

伙伴在社群里自我介绍时,小镜分享自己的期待:“我期待能跟大树靠得更近,能跟小鸟靠得更近,我还希望收获一些攀树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在社群内回应共学小伙伴“想树上赏花”

加入共学计划半个多月来,都没见她有什么学习动态。今年3月,她搬来了大墨雨村,和我们分享:院子的梨花开啦……在水库边看到这棵大树好想去爬……

小镜在爬院子里的李子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徒手爬不了的花树

几天后,我们约着去了这棵长在坡上、开满白花的树。虽然地势不符合选树标准,但由于它是樱花、木质很硬,我们仍然决定攀一攀。那是她第一次用攀树系统上树,而当时的她只看了“如何选树”的学习视频,被我提醒着“快补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个攀岩爱好者的攀树初体验 攀树新伙伴② | 蓁野自然

小镜自称“标准攀树动作演示”

荡在花丛中

攀完那棵开花的树,小镜买了攀树装备,进入了新的阶段。

清明假期正值村里每月一次的开放日,部分新老村民会开门接受游客进来聊天、体验,小镜所在的院子「 奇境吗?」第一次参与了这个活动。她打算在开放日提供院内绳索体验,原本想找我一起搭建,但我外出了一段时间,于是她开始了自力更生学攀树的旅程。

*「 奇境吗?」云南大墨雨村的一个女性/酷儿友好青旅,感兴趣可移步小红书

今年4月2号,她在群里和大家分享喜悦的心情:“我在家里搭建成功了,迫不及待去树上实践了。”

一个攀岩爱好者的攀树初体验 攀树新伙伴② | 蓁野自然

小镜的朋友Anna在院子测试攀树系统

当天她单独和我分享:

我已经基本上学会了。今天约了阿果(另一位共学小伙伴)、YF(一同体验过攀树的邻居),还带了我的房客,我们四个一起去水库边攀了两棵树。我从抛豆袋、搭建系统、攀爬下降、回收装备,做了一整套流程,觉得自己特别厉害!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抛豆袋是一个难点,我们扔了好久都扔不中想扔的地方。

我好奇她是怎么完成这个“自力更生”的学习的。

她这样回复我:

开始我不是落下一些功课嘛,有一天我就把你发的教学视频逐个看,发现有一个是发在蓁野视频号上的,于是我点进去看到里面有很多其它教学视频,就看了个遍。

后来我还在B站搜过攀树,也看了一点别人的教学,还看到一个国内第一位女性职业攀树师的视频,她在树上飞来飞去,让我感觉到攀树是一项拓展性比较强的运动,算是一种运动的手艺,如果钻研下去、长期学习的话,还可以不断进步,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的。

小镜的自学视频:国内第一攀树师女性俞燕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观看

接下来几天,她开始在村里物色大树,找到在一个半废弃院子里一棵理想的树——有非常粗的树干,斜着出来,而且底下没有树枝。这棵树超过10米,太高了,几经尝试豆袋抛不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在村里看上一棵10米高的树

几天后,小镜去水库进行了抛豆袋的专项练习——她称之为“错漏百出的单独行动”。

这次练习结束后,她和我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我抛掷了可能有50次之后,终于抛到了目标树杈,但是安装树木保护器的时候豆袋绳卡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在共学群内求助

我本来想放弃,企图用豆袋和豆袋绳把树木保护器扯下来,结果豆袋卡在了大环里——理论上它是可以穿过大环的,但由于受力方向它就整个卡住了。我就爬上树把豆袋戳下来。豆袋落地后,我解开豆袋、绑攀树绳上去。由于豆袋绳穿过大环又绕了下面树枝再穿过小环下来,它的路线就有点长,攀树绳就需要穿过很长的路线,所以扯的时候比较用力,一用力豆袋绳跟攀树绳的结就开了,它们俩都掉了下来,只剩树木保护器在上面。于是我就再爬了一次去解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袋卡在大环里

后来等我把装备都解救下来已经过了中午,手机又没电了,我又累又饿又渴的,只好回去了。

这次是运气好,本来我没发现那棵树可以徒手爬上去,是出了问题才发现树的另一面有点缓坡可以爬。但爬的时候我还是比较紧张,因为树皮有点脆,边爬边觉得随时会爆点——实际上也爆了几个点。而且那个位置有点极限,我爬上去拿了一根很长的枯枝去戳树木保护器,但它有摩擦力,我已经勾住其中一个环了也扯不下来,总之就是好不容易折腾一番把它弄了下来。

*“爆点”是一个攀岩用词,指攀登的过程中岩石受力点断裂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木保护器留在了树上

我应该是没选好树枝,因为它底下有一根树枝——这种情况是不是就不能挂绳啊——那时候我还没有深刻地理解选挂绳点的标准。我以前一直觉得攀树挺简单的,现在被打脸。

这次之后,小镜的单独行动仍在继续,吸取到“目标树枝之下不要有别的枝条碍事儿”这一重要经验,她每次会选择更适合的目标,一遍一遍地抛投,经过两三次的专项练习,她说:可以抛到10米左右了,准头比较有了。

一个攀岩爱好者的攀树初体验 攀树新伙伴② | 蓁野自然

小镜独自搭建攀树系统

同步在发生的,是她开始积极营业起来了。4月末,她对我说:“我已经在用攀树挣钱了!”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收费带过4位客人体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的第一次“营业”成功

分享起这段“营业”经历,她表现出满满的自豪感:

我本来有考攀岩指导员的证书,考证的时候就在想,以后可以偶尔做个兼职,带别人攀岩。但是攀岩比攀树麻烦很多,你要带很多东西,而且得要有个人保护;和大家一起玩攀树,就感觉它门槛很低,而且很容易享受到跟树亲近的感觉。

同时呢,因为我们是一个青旅嘛,我们的房客有游玩的需求,他们来村里住就会想着玩一些村里的东西;他们有需求,我又能提供,就一拍即合啦。

第一次收费带领是约上阿果、YF一起的那次,我们去了水库深处那一排柳树。那次我和阿果都带了绳子,所以我们挂了两个位置,但其中一个搭建位置最后还是靠YF用蛮力抛上去的(不是用钓鱼那种甩法,是用扔东西的方法)。那天只有阿果和YF两条线都爬了,那个客人朋友就只爬了最高那一条。

我就发现往上爬这件事情并没有很吸引这些客人,她可能会试一次,就发现很累,就不想再爬了,比起爬,荡秋千更受欢迎。后来我就带客人到水库入口的柳树,那里好适合荡秋千呀,傍晚的时候光线特别美,我把绳挂在一根往水面伸出去的树枝,一荡就荡到水面上。她们荡得可久了,然后就进行一系列的摆拍,最后它成了摆拍+荡秋千业务。

小镜房客的攀树体验

小镜是第一次线下聚会里的学习委员,也是唯一一个在限定时间内通过了季度考试的学员。

有一天她在群里分享《怎样观察一棵树》这本书:

有很多东西存在于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如果不留心去观察,就会视而不见。接触攀树之后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可以去欣赏更多美好的东西。

她还说:

“学习攀树给我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更注意去观察树了,我会去留心身边的树,会去识别它是什么树、看它够不够强壮……

攀树特别好的一点是,它可以实现一个人说走就走,不像攀岩最好是两人一起相互保护。有这样一种选项存在,就感觉很自由,有一种随时都能到户外去玩的感觉。”

7分半通过的考试

结语

在和小镜一起生活的这段时间,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她那颗独立攀树的心以及对攀树的浓厚兴趣:

我之前看上的那棵树,后来发现下面有土地爷的神牌,你不是说那就不适合爬嘛!现在我在村里的目标树就是你之后推荐的那棵,攀树这个事就不会断,等我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镜的最新目标:一个邻居家旁边的皂角树

《碧鸡山之春》系列:

《向上吧!少年》系列:

《我眼中的树》系列:

《内外自然》系列:

《云南餐桌上的叶花果》系列:

《树和它的居民们》系列:

《攀登者的世界》系列:

《攀树新伙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