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怡雯

易居马拉松俱乐部负责人

全马PB 02:54:24

(2019北京马拉松)

回头看去,距离顾怡雯全马破三,已经过去七年了。

时间回到2017年无锡马拉松,顾怡雯的成绩定格在02:57:20,成为那一届锡马破三的1/258。那个当下,在3小时之内冲过一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线,是不会拥挤的,尤其是女跑者,屈指可数——查阅2017年中国马拉松数据,国内全年破三的女跑者只有70+,多是各专业队的选手。

2019年,顾怡雯完成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并在那一年的北马跑出PB 02:54:24。但自那以后,她不再执着于成绩上的突破,甚至连比赛也不常跑了。

顾怡雯不追,不追成绩,不追名次,甚至不追一个什么所谓的目标。作为国内顶级马拉松俱乐部易居的负责人,她清楚地了解近几年大众女跑者成绩突飞猛进的现状,但她还是淡淡的,“性格原因吧,跑步作为我的生活方式就好了,没有必要一个劲地往前冲,可能小时候为成绩冲太多了。”

我们觉得颇可玩味与探究的一件事是,一个跑者,是怎么在早早破三后就进入佛系状态的,她放下了什么?又在追寻什么?

01

古早时期的破三高手

在每个体育生过得大差不差的学生时代里,叙事都是相似的。

五年级被体育老师抓去练体育,不外乎是发现了她拥有的跑步天赋,想着如果专业成绩好,就一路学下来。

“一开始练体育,我是非常排斥的,每天的生活都是固定的,很枯燥,”她实言相告。“当时,我甚至说过,大学毕业了,我肯定不会再跑步了,打死我都不要跑。”

竞技体育的苦不只在于训练,来自教练的期待、成绩的压力、争夺奖牌的目标,甚至面临考学的硬性要求,都是层层叠叠摞在她身心的多重考验。

苦没有白吃。她终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考取青岛大学经济学专业。读经济学是她自己的决定,遂了愿。感性的直觉里存留着的,可能也有对于跑步的抗拒。对,她并没有走专业队这条路子,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被顾怡雯推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顾怡雯的巴黎马拉松之旅。她打趣说:“跑完了,巴黎景点都逛完了......城市观光还是值得推荐的。”

读大二时,2012-13年,恰逢国内马拉松赛事刚刚兴起。“我喜欢旅行,周末有比赛我就想去报名,趁着跑马拉松,就可以出去到处玩一下。”

从小练体育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既有速度,又有耐力。

“我还可以拿名次,交通、住宿的费用都可以cover掉,还挺开心,”也就是在那一两年间,顾怡雯开始重新喜欢上跑步。“那个时候这种所谓的大众马拉松,参与的人都是一些爱好者,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交际圈一下子被放大,觉得还蛮有意思。”

彼时的答案指向趣味。跑与不跑,成绩好坏,都是自愿的事情。在顾怡雯的感知里,这种喜欢有一个明确的起点:“跑马拉松以后,我反而觉得着跑步这项运动好像还不错,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可以结识不同的人。”

当然,这是那个在体校时的她,并不能预知的事情。

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她融入更大的跑者群体,因为成绩出众逐渐在沪上跑圈一边受到影响,一边发出影响。

时间快进到2017年,破三几乎意味着业余跑者的天花板。2月下旬的东京马拉松,顾怡雯跑出03:00:49。三周之后出战锡马,刚刚在东京PB的她,根本没把破三列入当年计划。

周六上了一天课后,她才不紧不慢坐上去往无锡的高铁,心无旁骛一觉睡到6点,轻松上阵。前半程用时1小时28分,顺利跑过中点,谁料后半程大雨突至,赛道积水渐多,拖着越来越重的跑鞋,在30-35公里跑出了最慢的5k赛段。直到最后5公里,才慢慢找回雨中奔跑的节奏,在用尽全力冲过终点线后,第一次看到了2字打头的数字——02:57: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17年无锡马拉松就跑出257的顾怡雯,可谓是古早时期的破三高手。

在破三还是以稀为贵的2017年,顾怡雯的成绩含金量十足,那场比赛的破三人数仅有258人,破三率约为1.4%,同一年的北马,358位破三选手中,女跑者仅占17席。

02

跑马途中的两位重要跑友

人生的转折和后来的一切涟漪,说起来都是从跑步起的。

大学跑马那几年,顾怡雯打开了广阔的社交圈。临近毕业的一场比赛,因为配速相当,她结识了厦门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黄力生,两人边跑边聊,她才了解到,黄老师早在2003年就在厦大首创马拉松课,专注于马拉松教学和训练,在中国马拉松领域里影响力不小。此外,他也是佳明马拉松训练营的主教练。

当时,佳明刚刚在国内开始做运动手表业务,也希望找到真正懂跑步的人一起来做事。

顾怡雯记得真切。那是2014年的毕业季,她深知自己的文化课专业水平不太有竞争力,体育特长也并没有更好的就业途径,是要一个怎样的自己的人生?她没有方向。黄老师递过来的这个工作机会,更像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好运,“黄老师,对我的那个人生阶段而言,其实是蛮重要的人。”

她几乎没有犹豫,决定只身前往上海。

“我很感恩跑步。因为工作,结识了很多跑友、跑团,与他们交流如何运用运动手表的一些功能指导跑步,”在上海及周边各种比赛中频频站台的顾怡雯,很快就在跑圈内跑出了影响力。“他们会觉得,你一个小姑娘,跑得还挺快。其实这对我开展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因为成绩很有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怡雯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特长契合,与跑者联接。

第一份工作,在一个能够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最大的平台,顾怡雯是幸运的。“那两年,不管是跑步这个特长本身、黄老师还是佳明,都给了初入职场的我非常大的帮助。”

工作两年多后,因缘际会,又是在比赛中,顾怡雯遇到了跑马水平不相上下的丁祖昱,他是易居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亦是一位跑步爱好者。彼时,房地产行业频现跑步大佬,继万科郁亮和毛大庆之后,丁祖昱也跑出了名堂,早早在2016年的芝加哥马拉松,就跑进了3小时。

他不光自己跑,也带动别人跑,甚至在公司自建跑团,邀约顾怡雯加入,便是她在职业生涯中接到的第二支“工作橄榄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祖昱在公司内部自建跑团,邀约顾怡雯加入。

她接下了又一次与跑步完全契合的工作机会,在那几年如火如荼的跑马热潮中,遇到同频的老板,实为幸事。

丁祖昱常约顾怡雯一同晨跑,每天早上雷打不动5点开跑。老板对于跑马的认真、执着甚至是痴迷,也感染到了她。那次锡马破三前,正是老板的一句话,给了她鼓励:一个全马后的三周,一定是最出成绩的。

2018年,丁祖昱参考日本实业团模式,发起了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马拉松俱乐部——易居马拉松俱乐部,顾怡雯的工作也自然转轨至俱乐部的实际运营。

俱乐部鼎盛时期,顾怡雯和同事们甩开膀子,干劲十足:不仅签约了包括李芷萱、李美珍、祁敏、姚妙、贾俄仁加、管油胜在内的一众体制内顶尖长跑选手、业余精英跑者,还与田协联动、与Nike签约,甚至请来了在美执教30余年的名教头李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俱乐部鼎盛时期,签约了一众体制内顶尖长跑选手、业余精英跑者。

他们敏锐地觉察到,自己正在走一条没有前路可循的新路子,若是行得通,甚至能够为中国马拉松的职业化提供参考范本。

“我也觉得是蛮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算是首创。”

那个时候的顾怡雯,也对有可能到来的新时代充满期待。

03

三十岁的坎儿

于顾怡雯而言,这一路上也当然并不都是“幸运”。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是别人把机会递给她.......所有东西都是自然而然的,适时发生的。

然后一天,这个“顺利”开始远去。她发现自己没法再往前走了。

全身心投入俱乐部运营的那段日子,顾怡雯把它看作是“一份重要的工作,一份事业,一件开创性的事儿。”她甚至很少有时间规律训练,更是断了比赛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底,俱乐部去请来了在美执教30余年的名教头李犁,期望能够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培养职业马拉松运动员。

但,还是阻力重重。

想要参考日本实业团的模式,发现国情、体制以及田径环境皆不同;

想要借鉴类似于足球俱乐部的商业化方向,发现马拉松的个人运动性质就决定了这行不通;

想要和高水平运动员签订稳定、专业的经纪合约,发现各方对于经纪制度的理解都还停留在很粗浅的层面......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被疫情围困的那两年,顾怡雯亲历并且接受,甚至没有想要努力去刀劈什么桎梏或者壁垒的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俱乐部能够体现在比赛中的,就只有一个logo了。“这不就相当于买了一个logo?有一些运动品牌还不允许贴logo。”

这份无能为力,也是故事行进到此处时,应该体味到的真实。

“好像没有之前那么幸运了,有一些不如意,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她付诸全副精力的易居,没能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我是觉得特别遗憾的,突然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做什么?我的方向是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感觉很迷茫。”

那也是一个于顾怡雯个人而言颇为艰难的时间点。2022年,工作和生活的难题,交替翻滚着前来。

“那时候,我正好是30岁,俱乐部遇到的困境,家里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疫情......各方面的压力,我就在想,天呐,过去自己不是一直都很顺利很幸运么,怎么到了30岁所有难事儿都凑在一起了。”

她扛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春节期间,顾怡雯飞往美国探班正在跟随李犁教练训练的何巫呷与马秀针。

04

“跑步20年,今年18岁!”

这两年,她开始以运动博主的身份活跃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跑步20年的干货、体悟以及如何把跑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跑步20年,今年18岁!”

“感谢12岁时选择练体育,感谢毕业后仍然坚持跑步。”

回头看,顾怡雯才发现跑步对她的影响如此之大。在青春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里,跑步好似基因一般,留在了她的身体里,这影响了她的事业选择,也塑造了她的成长轨迹。

“现在回头想,跑步对我性格的影响,是给了我非常大的自信心,”小学时偏内向的顾怡雯,在人群中算不上扎眼。“但在校运会上经常拿冠军的体验,经常被校领导讲话表扬的经历,都在那个成长阶段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

学生时代,因着跑步,她变得自信——身上有一种东西变得坚硬、闪耀、尖锐起来。但不可回避的,还是性格里那一丁点儿不太能够承压的部分。

“但凡遇到什么考试或者比赛,如果我压力太大,就是一定会掉链子的那种。”由此生出的对于跑步的排斥,直到跑马后才得以纾解。

“我的这种佛系,其实是给自己心理的放松,如果是我看重的事情,压力就会压垮我,甚至失眠,我就没办法做好,反而是无所谓的心态下会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我习惯了给自己不断的心理暗示,‘这都不叫事儿’,也是一种调节自己情绪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渣打上海10公里跑。顾怡雯说:夏天来啦,先黑为敬。

跑马这些年来,身处跑步行业的顾怡雯接触了一波又一波跑者。那些疑惑她过于佛系的人并不明白,实际上,她并没有刻意压抑自己的欲望。

她自然懂得成绩对于一个跑者的激励机制,但同时,身边不停流转的跑友们也为她提供了另一层观察视角:

“跑步一定是为成绩吗?可能某个阶段是吧。但人总会到下一个阶段,不可能一直高速运转。我一开始来上海接触的那些跑者,很多现在也不怎么跑了,很难有人十年二十年如一日拼命训练比赛的,可能在三五年里非常想要去追求成绩,之后跑步也可能就成了她生活状态的一部分。”

眼下,被大家称作“佛系跑者”的她,月跑量仅维持在100km出头。她琢磨自己性格里好似就没有对突破成绩特别较真、执着的劲儿,就连2019年北马PB 02:54:24 的成绩也是无意中跑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北马跑出PB 02:54:24后,忙于工作的顾怡雯不再执着于成绩上的突破,那几年甚至连比赛也不常跑了。

自去年走出低谷重新回到赛场后,顾怡雯 把每一场马拉松都当成了一次旅行,“我基本上现在就跑3小时20分左右的成绩吧,相对没有那么累,但也不能太慢,太慢的话其实人也挺累的。”

跑步之外,健身、瑜伽、拳击都是她感兴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体态好看、体式帅气,顾怡雯日常很喜欢练习瑜伽。

为了了解瑜伽运动背后的原理,她还专门去学习了美国瑜伽联盟RYT200小时的培训课程。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也在帮助她分辨跑步与瑜伽的异同。“跑步更像是一个刺激交感神经的运动,跑起来会让人兴奋,但瑜伽更多是静态的,专注于呼吸的,调节的是副交感神经。”

但在接触很多运动之后,顾怡雯还是会发现,跑步能够带给她的快感是很多运动没有的,亦是她遇到困难时的良药。

巴黎、伦敦、东京、柏林、莫斯科、以色列、北海道、名古屋、曼谷.......顾怡雯已不记得自己以跑马之名去“玩”了多少个城市。眼下,她心里又升腾起来一个小小的目标,想去勃朗峰脚下跑一场UTMB,半心半意,一半留给跑步的体验,一半留给旅途的探索。

你还想在这个栏目看到哪些跑者的故事

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vv

编辑:默默

设计:viuviu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