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又是一年夏至到,在北方的很多地方,每到这一天,是要吃面的。因为“冬至饺子夏至面”,至于为什么要吃面,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

其实是因为北方的小麦收获了。一从芒种到夏至这一段时间,是北方麦收的时节。辛苦了一个旬日,麦归仓,人休息,是时候犒劳一下辛劳的自己了,于是吃一顿面就理所当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南方,现在一说到夏至,人们都会想到“夏至狗”,这是为什么?

“夏至狗”在玉林尤为兴盛,很多人是是因为岭南自古蛮荒,人们没有开化,于是“夏至狗”成为了保留下来的一个节气陋习。

但其实“夏至狗”的由来并不是玉林土生的夏至习俗,这个习俗是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军征伐岭南时候带来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夏至日是要祭祀的,而狗则是这个节气重要的祭祀品,并且要选用黑狗。

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遇上六月酷热,致使疫疠流行。于是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境内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狗”的习俗。

别以为那时候谁都可以有资格享用“夏至狗”,只有“士”一级以及以上的贵族才能享用!

到了秦军南下越过五岭进入岭南,发现岭南气候酷热难耐,潮湿闷热。比关中地区不知道恶劣多少倍,于是哪里还管什么阶层,就这样,“夏至狗”的习俗在岭南流传了,并且经过积淀和传承,在玉林成为了保留最彻底的一个习俗。

如今,西北关中已经没有了“夏至狗”的习俗,反倒是在岭南,“夏至狗”的习俗越发夯实起来,于是被很多人认为这个习俗是岭南人的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也因为这样,玉林却成了焦点,成了“背锅侠”!有网友说得好:“玉林“夏至狗”,已经替其他地方挨了最毒的打。”

这个讽刺的言论,犹如一把尖锐的刀,直刺玉林“夏至狗”文化的痛点。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对玉林“夏至狗”文化的指责,更是对对动物权益的漠视和忽视的批判。

玉林夏至狗,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直备受争议。每年夏至,这一行为,无疑触动了众多动物保护者和爱心人士的敏感神经。他们纷纷站出来,抗议、呼吁,希望能改变这一残忍的习俗。

但是,改变并非易事。“夏至狗”文化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基。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认同。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是他们节气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改变他们的观念,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对于“夏至狗”文化的批评和指责,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需要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同时也需要坚持个人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话说回来,一黄二白三花四黑五长毛,看好你家的狗,别让它乱吠!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