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丰田、本田、马自达等5家日本车企被曝出“存在测试违规、提交虚假数据”的行为,涉及车辆总计38款、超500万辆。随后,丰田、本田、马自达企业高管分别召开记者会,就此事道歉,并宣布暂停涉事车型生产。

如今,日本车企“造假风波”的影响仍在发酵,车企“裁员风波”再起……信任危机似乎正在突显。

最近,广汽丰田就来了波2000多人,原计划是900个名额由员工主动离职,剩下1000多个名额会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员工报名的积极性太高了,于是全部放开让员工自主报名。目前,首批名额已经被抢光,走了2300多个员工

此次裁员的主要是生产线一线员工,但一线员工的工资在国内车企中,绝对算是顶尖水平,有些月薪高的可拿2.5-3万元,另外还有各种补贴。

那为什么要抢呢?

主要还是因为赔偿金太高了,广汽本田这波采用的是“N+2+1.8”的赔偿模式,N就是在职年限,在广汽本田干了几年,就可以发几个月的工资赔偿

这个具体来看,刚加入公司3-6个月,不满半年,N=0.5(小于半年);入职超过半年,但不满一年,N=1。

举例,你入职这家公司2年5个月,那N=2.5,如果入职2年7个月,那N=3。

剩下的“2+1.8”意思就是额外还提供3.8个月的工资赔偿,很多十几年的老员工一波可以拿到二三十万的赔偿。

而抢着被裁的第二大原因则是,不走可能也没钱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广汽本田销量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为 78.03 万辆、74.18 万辆、64.05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3.17%、4.93%、13.66%。

进入 2024 年情况并未好转,累计销量下滑幅度持续扩大。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广汽本田的产量不到15.3辆,同比暴跌了41.4%,累计销量是17.4万辆,同比下滑了24.3%。其中,5 月份的销量 3.19 万辆,同比下降了 41.31%。

日系车卖不动了,产能就闲置,生产线的工人连正常5天8小时工作都排不满,加班费就更难赚了,对员工来说这就是收入下滑

其实,不止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本田中国前几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田中国5月累计销售66202辆;1-5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46940辆,同比下降16.7%

整个日系车5月份只卖了25万辆,销量下滑五分之一,市场份额跌到14.8%,创下10年新低,整个合资车都在挨揍,6成的市场份额,今年5月已经下滑到4成出头。

那么原因何在呢?

首先得承认,内燃机时代正渐行渐远。再高效、再省油也抵挡不住新能源浪潮的冲击。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们纷纷推出插电混动以及增程电动车型,在性价比和政策优势驱使下成为消费者购车首选。就像大家戏谑的那样,“买台省油的日系车干啥?反正也不怎么烧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国产汽车制造水平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记得以前咱们总说“国产还是差点意思”,可现在拿着放大镜都未必能找出哪里不如进口车了。高标准制造、精良选材、严苛组装流程...国产品牌靠着一股子干劲儿赶超,并且价格还更加亲民。

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醒悟”这个词也许用得上。曾经拜倒在日系神坛前的消费者眼界开阔了;随着我国汽车企业勇闯天涯、硬核科技频频亮相,“换心”变得理所应当。

综合来说,广本的裁员事件,是汽车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随着新能源车的兴起,传统汽车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机遇,成为了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广本来说,裁员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转型升级。

你们说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合资车“裁员风暴”会不会越来越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