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路透社消息,在中国表示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作为欧盟主要猪肉出口国的西班牙发声,称正与欧盟合作,寻求避免与中国的贸易战。报道称,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表示,“我希望并期待双方有谅解和谈判的空间,以避免对农产品和食品征收关税”。普拉纳斯称,该项反倾销调查可能持续一年多,他预计中方不会立即采取措施。

事实上,因为我国反制而“喊痛”的国家又何止西班牙,丹麦也同样如此。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对华出口猪肉以及猪副产品的国家中,西班牙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美国和巴西,然后就是荷兰、丹麦以及法国。作为欧盟对华出口猪肉第三大出口国,丹麦的产业者在得知我国商务部的最新反制之后,第一时间呼吁当局尽快找到解决方案,以确保在7月4号,也就是欧委会对中国电动车征收临时关税措施生效前挽回局面。

除了西班牙之外,荷兰、法国、丹麦等国也是对中国出口猪肉最多的欧盟国家,果不其然,继西班牙之后,法国、丹麦行业协会组织也表态称,如果中国对欧洲猪肉产品进口实施限制,将对该国猪肉行业造成沉重打击。据了解,中国占法国猪肉出口收入的18%,所以法国有关官员直言,因为巴西和美国的出口肉类更便宜,他们在猪肉产品出口竞争方面原本就已经非常吃力,而如今中方的这一项调查更是让法国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拉纳斯提到的中国对欧盟猪肉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可以追溯到6月6日。当时中国畜牧协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对欧盟相关产品的调查申请,以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之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就指出,调查机关将依法对有关申请进行审核,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将依法启动立案程序。发言人回应的两周内,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欧盟猪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意味着欧盟猪肉对华出口的过程中,极大概率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贸易行为。

国家对农业产品出台反倾销政策是保护国内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手段,近年来,中国政府调整了进口猪肉政策,将多家西班牙的猪肉原料制造商的进出口牌照暂停,这让西班牙感到担忧。西班牙经济大臣纳达尔在国会上表示:“我们现在担心的是进一步的举措,”。

六月上旬,中方又给了欧盟一次机会,在欧盟官宣加征关税的第二天,预警中方可能就欧盟乳制品和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显然是中方一早就做好的预案。欧盟闭目塞听,仍做出了错误决定,中方这才启动了调查。也就是这个时候,欧洲才意识到中国是动真格的。欧洲的猪肉出口大户先急了,据了解,欧盟对华猪肉产品最大出口国依次是西班牙、荷兰和丹麦。西班牙在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额外征税的时候有多积极,现在请求谈判的态度就有多诚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同时也是欧盟猪肉最大出口国,据了解由于我国生猪供应充足,欧盟猪肉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较少,所以对国内猪肉市场产生影响较小。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猪肉产量累计为5794万吨,而全年进口猪肉仅为155万吨,同比下降了11.7%,其中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占了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在2023年时,在我国进口了价值60亿美元的猪肉,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欧盟,如果终止这些订单,那么欧洲猪肉行业将面临巨大的业务损失。

如今欧盟对其猪肉行业采取的大量补贴,也成为中国商务部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导火索。从这个层面出发,尽管中方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与欧盟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加征关税的时机很“巧合”,但我商务部在公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对欧盟猪肉展开的反倾销调查是公开、透明的,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所以不存在外媒所谓的“报复”一说。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后,中方选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发布对欧盟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可以视作是对欧盟的某种“敲打”。

实际上中国不仅仅对于欧盟的猪肉以及副产品有反倾销调查,而且对于白兰地已经有反补贴调查工作,对于中国商务部推动的措施,如今欧洲众多的从业人员已经陷入了恐慌,一旦中国认定欧盟的猪肉以及副产品构成对于中国的倾销,中国就可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于相关产品征收特别的惩罚关税,从而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中国商务部推动针对猪肉的反倾销调查,是对于欧盟委员会主动挑起贸易战的反制,如今中国有众多的工具,可以应对来自欧盟的挑衅。

中方提出反倾销调查的还有欧盟乳制品,欧盟的乳制品大国分别是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这几个国家正是欧盟本次加征关税的主要推手和强烈支持者,中方制定的反制措施显然是有的放矢。德国因为自家生产的汽车在中国市场仍占据一席之地,坚持和欧盟角力,反对加征关税。法国汽车在中国市场本就不具备竞争力,即便加征关税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有恃无恐,中方将反击目标指向乳制品,就是要对法国实施“精准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西班牙之外,德国、意大利也做出了反应。据相关媒体报道: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壳将于6月21日访问中国。罗伯特此次访华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和中共高层沟通加征关税和可能的反制措施。不过,有意思的是,德国的这位副总理一直以来都是德国内部的“对华强硬派”。所以,此次他首次访问中国,如果他继续保持那番傲慢的态度。谈判和沟通,或将难以取得德国预想的成果。与此同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宣布在结束G7峰会后,将访问中国。

如今欧盟大多数国家都将矛头对准中国商品,想要利用各种贸易征收关税的手段影响中国正常的经济外贸。而一切都源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刀,加征最高38.1%的反补贴关税。其实早在欧盟征加关税之前,美国就已经带头对华商品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和打压,其中在电动汽车领域上,更是将关税提升到了100%。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击,直捣电动汽车产业的要害,而对方之所以如此处心积虑想要将矛头对准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新能源领域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完全是贸易保护主义,说白了,就是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因此,一些欧盟国家看着眼红了,既想借此打压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正常发展,也想推动中国企业前往欧盟建造工厂。

但还是那句话,欧盟享受着全球贸易化的红利,就应该遵守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等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不能说,你只想着占别人便宜,然后中国的产业开始升级了,欧盟就想着开始搞“保护主义”,这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